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
    (1)简析“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表现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一战后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难的深渊。
    (2)有人认为,二战之所以爆发,完全是由下列图中三个战争狂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特勒


    东条英机


    墨索里尼

    材料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并努力做了许多尝试。这些反思和努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弥足珍贵。
    (3)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试分别举出一战后、二战后国际社会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类渴望和平,国际社会不断探索防止战争和消除战争的方法。二战后,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文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 主要考查您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

联合国的成立

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

发展中的联合国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联合国的成立
  • 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
  • 发展中的联合国
  •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二次世界大战含义:

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

1、原因:
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战争:
(1)局部:
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
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
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怪战争”。
(2)全面:
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
③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④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3、影响:
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4、启示:
①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③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进行合作。
⑤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昌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原因:
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过程:
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放大。美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同时,美、英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主要活动:
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
②为了发挥同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四大盟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持。
③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战场,以苏联为中心的苏德战场和美苏盟军支持的北非战场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
4、意义:
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


联合国含义:

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盟,通常可以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联合国对所有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开放。2011年由于南苏丹共和国宣布独立并被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联合国由原来的192个成员国,增至193个。


联合国成立:

1、产生:
⑴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的设想; 
⑵名称由来:1942年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 
⑶首次宣告要建立:1943年苏中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⑷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
⑸1945年雅尔塔会议,进一步确立“五大国一致”的原则;
⑹1945年旧金山会议。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⑺同年10月24日,中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2、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3、主要机构:
⑴大会: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⑵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中最重要的常设机构,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 
⑶经济社会理事会:反饥饿、反疾病、反愚昧。 
⑷人权理事会:保障人权。 
⑸托管理事会: 
⑹国际法院:在海牙。 
⑺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保障人权——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1、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
2、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特别通过一系列宣言公约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等。

推动非殖民化

1、联合国已制订并通过一系列反对种族主义、种族隔离的宣言和公约; 
2、并专门成立非殖民地化特委会; 
3、联合国不再是美苏大国控制下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它已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


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

 

《世界人权宣言》(节录):

(1948年12月10日)
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第二条: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
……
第三条: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
第七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权享受平等保护,以免受违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视行为以及煽动这种歧视的任何行为之害。
……
第二十二条: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这种实现是通过国家努力和国际合作并依照各国的组织和资源情况。

《儿童权益宣言》: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宣言》,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但是儿童工作者指出,宣言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随着人权法的发展,许多国家呼吁制订一项全面规定儿童权利、具有广泛适用意义并具有监督机制的专门法律文书”,以“促使国际社会在保护儿童权利问题方面能够普遍承担义务”。在这种背景下,1978年三十三届联大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儿童权益公约》起草工作组。自1979年至1989年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起草工作,同年11月20日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第44/25号决议协商一致通过,并向各国开放供签署、批准和加入。迄今为止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履行《儿童权益公约》。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节录)

(1965年12月21日)
本公约缔约国
鉴于联合国宪章是以全体人类天赋人权和平等的原则基础,所有成员国均承担采取共同及个别行动与本组织合作,以达到联合国宗旨之一,即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鼓励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与遵守……
鉴于人人在法律上均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以防止任何歧视及任何鼓励歧视之行为……
鉴于1963年11月20日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大会决议案1904(18))郑重宣告迅速消除全世界一切种族歧视形式和现象及确保对人格尊严的了解及尊重,确属必要,确信任何基于种族差别之种族优越学说,在科学上均属错误,在道德上应予谴责,导致社会地位上的不公平并产生危险,无论任何地方,种族歧视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无可辩解,……
决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迅速消除一切种族歧视的形式及现象,防止并打击种族学说及惯例,以便促进种族间的谅解,建立无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及种族歧视的国际社会……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

1652年,荷兰殖民者踏上南非土地,但在20世纪初,英国人最终取得了在南非的主宰权。种族隔离制度自殖民统治开始时即已存在。1948年马兰的国民党政府的上台标志着系统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开始。从1948年国民党上台执政到1961年南非共和国成立的13年间,国民党制定和修改了6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条文,如“失业保险法修正案”规定:年薪在180英镑之下的人不适用该法。这是针对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非洲黑人;“禁止杂婚法”则硬性规定不准欧洲人与任何非欧洲人通婚,否则证婚牧师将被判10年苦役,而与白人女子结婚的黑人男子则要被判死刑;“铁路和港口使用法修正案”加强了列车、轮船上的种族歧视;以“欧洲人同长佛尔人共用一部电话机是一种耻辱”为由,要求在电话室也实行种族隔离;政府还颁布法令,对各种场合要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类,连飞机上的座椅、厕所里的手巾都规定要采取种族隔离措施;国家机关要用欧洲人代替担任国家公职的非洲黑人;等等。



发展中的联合国:

一、维和行动:
1、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通过了侵略朝鲜的非法决定 
2、1948年6月,联合国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派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这是第一次维和行动 
3、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向中东地区排除第一支维和部队 
4、1987年,通过第一次强制性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 
对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有一定影响。但维和行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只是维持暂时和平,等待问题解决的临时手段。
二、裁军谈判:
1、联合国50年代初成立了裁军委员会 
2、1978年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通过决议 
3、设立了帮助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 
4、成员国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达成了众多的裁军协议
三、维护和平的贡献:
(1)防止局部武装冲突:如四次中东战争中联合国通过的一系列决议;
(2)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如联合国通过的660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出科威特等;
(3)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中做出积极贡献;
(4)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促达成一系列协议:如海湾战争中,联合国通过的包括伊拉克撤军、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等十多个决议;
(5)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先后参加了筹备成立联合国的华盛顿会议、莫斯科会议、华盛顿橡树园会议和旧金山会议,为《联合国宪章》的正式生效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认真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切实履行联合国的各项义务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职责,在联合国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表现在:
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遵守联合国议案和决议,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在维护正义和国际秩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国际民主,建立更加公正、合理、互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既维护国际正义、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也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既维护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从全局出发解决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既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反对干涉国家内政的原则,也考虑在特殊情况下国际社会有权利有义务对一些国家采取维和、适当干预与预防措施的权利;既支持国际反恐、防扩散等维护国际安全的措施,也维护国际经济的正常秩序、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解决地区贫困问题。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解决国与国争端的基本准则,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精神。中国为促和平、求发展而采取的灵活、务实的态度,丰富了在联合国框架下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实践。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有了中国这一维护和平、稳定力量的积极参与,联合国才得以成为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并在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积极提倡新型安全观,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搞对抗,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是通过对话、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中国注重与所有邻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积极参加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建设性贡献;努力推动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的建设,积极参与了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成功实践了新型安全观,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增进了军事互信,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在尊重有关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下,中国积极参与了在柬埔寨、东帝汶、海地、刚果(金)等国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些国家不太愿意提供医护人员和工程人员的情况下,中国向各个维和区派出了大量军事观察员和工程、医疗部(分)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共派出2000余人次的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足迹几乎遍及所有的热点地区。中国签署并严格遵守了大多数国际条约和公约,积极参与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军控谈判,认真履行国际军控条约的各项规则。为提高军事透明度,中国建立和发展了适应新安全形势的国防白皮书制度,陆续发表了裁军和军控报告、国防政策白皮书等文件。目前,中国已同世界上146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外交关系,在103个国家设立了武官处,其中有74个国家在华设立了武官处。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背景:
两次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内容:
①1950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②1950年底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提出和平共处、协商解决争端、民族自决等重要原则。 
3、影响:
有利于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49年4月20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第二次在战后,冷战兴起,威胁居民的和平生活。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反对侵略和战争政策,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72个国家的2千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10多项文件,并选出常设委员会。

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十六日第二届在波兰首都的波兰语出版社大厦隆重揭幕。出席大会的有八十个国家的一千七百五十六位代表。由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主席约里奥—居里致开幕词。大会通过议程、决定设七个委员会并选出以约里奥—居里为首的主席团。   
十一月十七日约里奥—居里就议程的第一项作报告,题为《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以来和平运动的一般活动与在战争危机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和平运动》。参加讨论约里奥—居里的报告的有:波兰代表英费尔德教授、意大利代表嘉格罗神甫、法国代表戈登夫人、墨西哥代表奥朗和英国代表伍德华博士。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含义: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是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原因: 
(1)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带来反思。 
2、表现: 
(1)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势,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 
(2)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 
(2)维护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3)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利保证。
4、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
(2)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3)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的危害;
(4)世界发展不平衡,富国与穷国悬殊的差别,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
(5)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枯竭、走私贩毒、艾滋病等问题的威胁。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