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儒》

    材料四 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1)材料一中的“臣”建议焚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来看,这一目的是否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四的作者对“焚书”“坑儒”政策分别阐述了怎样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陕西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 主要考查您对

秦始皇的暴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的暴政:

1.暴政表现:
(1)焚书坑儒
目的: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
措施: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一些又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下令追查,结果活埋460名儒生。
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2)徭役沉重:
①修建长城:在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
②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耗费民力加南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导致民怨沸腾。
(3)影响:
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加速秦朝灭亡。
2.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秦始皇暴政: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民心丧失,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