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化学

首页
  • 问答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博会中国馆一一“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②CH3COONa、BaSO4一都是强电解质;
    ③明矾和氯气可用于饮用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且两者的作用原理不同;
    ④0.1mol/L NaOH溶液与0.1mol/L Ba(OH)2溶液的pH相同;
    ⑤一定温度下,适量CO2分别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都会出现浑浊.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本题信息:2010年崇文区二模化学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博会中国馆一一“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②CH3COONa、BaSO4一都是强电解质;③明矾和氯气可用于饮用水的净化和杀...” 主要考查您对

氯气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盐类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或比较溶液pH值的大小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溶液pH的有关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氯气
  •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 盐类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或比较溶液pH值的大小
  •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溶液pH的有关计算

氯气:

①化学式:Cl2
②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ⅦA族
③氯原子的电子式:
④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⑤氯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⑥化学键类型:非极性共价键
⑦氯分子的电子式:
⑧氯分子的结构式: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2)。
(2)化学性质: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原子的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单质是强氧化剂。
①氯气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 2Fe+3Cl22FeCl3(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棕褐色烟,溶于水成黄色溶液) Cu+Cl2CuCl2(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溶于水成蓝色或绿色溶液)氯气能与绝大数金属都能发生反应,表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2HCl(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芒白色火焰,在瓶口处有白雾产生)H2+Cl22HCl(发生爆炸) 2P+3Cl22PCl3(液态) PCl3+Cl2==PCl5(固态)磷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雾是PCl3,烟是PCl5。氯气能有很多非金属单质反应,如S、C、Si等。
③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④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Cl2+2FeCl2===2FeCl3 Cl2+SO2+2H2O==2HCl+H2SO4
⑤有机反应(参与有机反应的取代和加成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Cl2+CH2=CH2→CH2Cl-CH2Cl(加成反应)
⑥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全部电离的化合物。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完全电离、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全部电离的化合物。包括:弱酸、弱碱、少数盐等;部分电离、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

 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与强电解质做导电性对比实验.
2.浓度与pH的关系。如溶液的pH>1,则证明是弱电解质。
3.测定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如溶液呈碱性,则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4.稀释前后的pH变化与稀释倍数的关系。例如,将pH=2的酸溶液稀释1000倍,若pH<5,则证明该酸为弱电解质;若pH=5,则证明该酸为强电解质。
5.采用实验证明电离平衡。如向醋酸溶液中滴人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入醋酸钠晶体,颜色变浅。


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1)盐水解的规律:
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无弱不水解
②多元弱酸根、正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得多,故可只考虑第一步水解
(2)具体分析一下几种情况:
①强碱弱酸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碱性;如:Na2CO3、NaAc等
②强酸弱碱的正盐:弱碱的阳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酸性;如:NH4Cl、FeCl3、CuCl2等;
③强酸强碱的正盐,不发生水解;如:Na2SO4、NaCl、KNO3等;
④弱酸弱碱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都发生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谁强显谁性;
⑤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如:NaHSO4;而弱酸的酸式盐,既电离又水解,此时必须考虑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Na2HPO4等。
(3)几种盐溶液pH大小的比较强酸强碱盐pH=7、强碱弱酸盐pH>7、强酸弱碱盐pH<7
根据其相应的酸的酸性大小来比较,盐溶液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其盐溶液的pH越小如:HClO酸性小于H2CO3,溶液pH NaClO>Na2CO3

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式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要看该盐的组成微粒。
1.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一定显酸性。如溶液:
2.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1)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碱性。NaHS溶液、Na2HPO4溶液亦显碱性
(2)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酸性溶液亦显酸性。

盐溶液蒸干后所得物质的判断:
 
1.考虑盐是否分解。如加热蒸干溶液,因分解,所得固体应是
2.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如加热蒸干溶液,因易被氧化,所得固体应是
3.盐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弱碱,如蒸干溶液,得盐水解生成不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仍为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
4.盐水解生成强碱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到等。
5.有时要多方面考虑,如加热蒸干溶液时,既要考虑水解,又要考虑的分解,所得固体为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由千百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是由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分子聚集而成的化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大分子等。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包括天然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常见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
(1)加聚反应:不饱和单体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①聚乙烯类(塑料、纤维)


 ②聚二烯类(橡胶)



(2)缩聚反应:单体聚合成高分子的同时有小分子生成的聚合反应。
①聚酯类



②聚氨基酯类
 


③酚醛树脂类

对高分子化合物的理解:

(1)通常把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反应物)叫做单体(如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叫做链节(如一CH2一CH2一是聚乙烯的链节),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叫做聚合度,通常用n表示。注意单体与链节是不同的,单体是反应前的低分子化合物;链节不是物质,不能独立存在,是反应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片段。 (2)低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有一个确定的数值,而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是一个平均值。它是以低分子有机物作原料,经聚合反应得到各种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物质的混合物。


单体与高分子化合物的互推规律:

聚合时找准结合点,反推单体时找准分离处,“结合点必为分离处”。
1.由单体推断高聚物的方法
(1)单烯烃型单体加聚时,“断开双键,键分两端,添上括号,n写后面”。如
 
(2)二烯烃型单体加聚时,“单变双,双变单,破两头,移中间,添上括号.n写后面”。如
 
(3)分别含有一个双键的两种单体聚合时,“双键打开,中间相连,添上括号,n写后面”。如

2.由高聚物推导单体的方法
(1)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①凡链节主链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他原子)的聚合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可。如
 
②凡链节主链有四个碳原子(无其他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聚合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中央画线断开,然后两键闭合即可。如
 
③凡链节主链上只有碳原子,斤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凡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如
 
(2)缩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①酯类高聚物中含有,它的单体有两种,从中间断开,
恢复为
的单体为

②酰胺类高聚物中含有"",它的单体有两种,在亚氨基氮原子上加氢,羰基碳原子上加羟基,即得高聚物的单体。如
的单体为

结构为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在亚氨基氮原子上加氢,在羰基碳原子上加羟基即得高聚物的单体。 如
的单体为
③酚醛树脂是由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的,链节中有酚羟基的结构。


溶液pH的计算方法:

总体原则
(1)若溶液为酸性,先求C(H+),再求pH;
(2)若溶液为碱性,先求C(OH-),再由,最后求pH。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溶液,如溶液,设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强碱溶液,如溶液,设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两强酸混合后pH的计算
先求出混△后的再根据公式求pH。若两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小的加0.3。如pH=3和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pH=3.3。
3.两强碱混合后pH的计算
先求出混台后的再通过求出混合后的c(H+),最后求pH。若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大的减0.3。如pH=9和pH=11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pH=10.7。
4.强酸与强碱混合后pH的计算
强酸与强碱混合的实质是中和反应即中和后溶液的pH有以下几种情况:
(1)若恰好中和,pH=7。
(2)若剩余酸,先求中和后的c(H+),再求pH。
(3)若剩余碱,先求中和后的c(OH-),再通过求出最后求pH.
注意:强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规律:
①若二者pH之和为14,则混合后的溶液呈中性, pH=7
②若二者pH之和大于14,则混合后的溶液呈碱性
③若二者pH之和小于14,则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
5.溶液稀释后求pH
(1)对于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增大1 个单位;对于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增大不足一个单位。无论稀释多少倍,酸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大于7,只能趋近于7。
(2)对于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减小1 个单位;对于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减小不足一个单位。无论稀释多少倍,碱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小于7,只能趋近于7。
例如:pH=6的HCl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7 (不能大于7);
pH=8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7(不能小于7):
pH=3的HCl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5;
pH=10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8。
注意:弱酸、弱碱的稀释:在稀释过程中有浓度的变化,又有电离平衡的移动,不能求得具体数值,只能确定其pH范同。
例如:pH=3的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
pH=10的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8<
pH=3的酸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
pH=10的碱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博会中国馆一一“东方之冠”使用的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