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
    本题信息:2010年浙江省期末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于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 主要考查您对

物质的简单分类

无机分子的立体结构

晶体、非晶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物质的简单分类
  • 无机分子的立体结构
  • 晶体、非晶体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D2O混合后仍为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D2O混合后仍未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1)金属单质:如FeAlCu

(2)非金属单质:如Cl2O2S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5)酸、碱、盐、氧化物

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酸:HClO4 H2SO4 HCl HNO3

常见的弱酸:H2SO3 H3PO4 HF H2CO3 CH3COOH

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强碱:NaOH KOH Ba(OH)2 Ca(OH)2

常见弱碱:NH3·H2O Al(OH)3 Fe(OH)3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a正盐:Na2SO4 Na2CO3 (NH4)2SO4

b酸式盐:NaHCO3 NaHSO4 NaH2PO4 Na2HPO4

c碱式盐:Cu(OH)2CO3 Mg(OH)2CO3

d复盐:KAl(SO4)2·H2O (NH4)2Fe(SO4)2·6H2O

(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按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Na2O Al2O3 Fe3O4
非金属氧化物:NO2 SO2 CO2

按性质分: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酸性氧化物:CO2 SO2

碱性氧化物:Na2O CuO

两性氧化物:Al2O3 ZnO

过氧化物:Na2O2 H2O2

超氧化物:KO2


特殊例子提醒:

(1)胆矾、明矾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不是物质和水的混合物。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
(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无机物分类:

氧化物的分类:

 


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关系:

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关系是分子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构型。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和立体构型的方法:

首先计算分子或离子中的中心原子的键电子对数和孤电子对数,相加便得到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然后由价层电子对的相互排斥,便得到含有孤电子对的VSEPR模型,再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便可得到分子的立体构型。
1.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1)键电子对数:由分子式确定,中心原子形成的键的数目就是键电子对数。如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分别有2、3、4对键电子对。
(2)孤电子对数
①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式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氢为l,其他原子等于“8一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为例,a均为6,x分别为2和3,b均为2(氧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为2),则分别为1和0,即SO2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为l, SO3的中心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
②对于阳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对于阴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绝对值)。x和b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均不变。

2.确定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
根据价层电子对数和价层电子对的相互排斥,可得出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其关系如下表。

3.确定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便可得到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如上表。
(1)分子或离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2、3、4,则其VSEPR模型分别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或四面体形。如果价层电子对数为5,则为三角双锥形;如果为6,则为正八面体形或八面体形。
(2)如果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则VSEPR模型(及名称)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及名称)是一致的;若孤电子对数不为0,则二者不一致。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微观结构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实例 白磷、硫黄、固态碘、高锰酸钾、干冰、金刚石、金属铜等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 玻璃、石蜡、沥青等固体
自范性 有(能自发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
各向异性 有(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对称性
熔点 固定 不固定
鉴别方法 对固体进行X一射线衍射实验。当单一波长的 X一射线通过晶体时,会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谱线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