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简述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问答题难度一般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简述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和隶书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
  • 小篆和隶书
  •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 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今天的汉字也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卜辞:
商朝王室将占卜结果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成为一段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甲骨卜辞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钟鼎文。

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和汉字的对照表:

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书同文:
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和官方文字,相互交流很复杂,这种文字上的分歧,导致了秦统一后的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严重阻碍;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其中,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即皇帝诏书和政府的正式文件用小篆书写,民间和非官方都使用更为简易的隶书。“书同文”起到了推行法令,传播文化的作用,也是我国文字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汉文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篆拓片:


君主专制: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焚书坑儒:
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公元前212年,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

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


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
(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
 

“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示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东晋书画艺术: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擅长隶、草、真、行,并博彩众家之长,世称“书圣”。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以画人物为著称。他的人物画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
2、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龙门石窟的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3、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佛教道教的盛行,尤其是佛教,出现了寺院经济)
4、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女史箴图》:
 


发现相似题
与“简述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