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本题信息:2011年0110模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 主要考查您对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重农抑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重农抑商

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特征及原因:

特征:
1、黄河流域: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2、长江流域:以水田稻生产为主。
原因:
南方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相对南方干旱,适宜粟麦类作物的生长。
总的说来,南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这种农业生产的格局。


精耕细作的表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
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时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精耕细作农业: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关键。


重农抑商的发展: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
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北魏至唐前期,鼓励农民垦荒。
4、元朝,元世祖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农桑辑要》;禁止毁农田为牧地;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5、明清前期,政府大力奖励垦荒。  

重农抑商的影响: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