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2008年12月15日,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这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并为台海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了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台独”分裂活动不得人心、两岸关系不断呈现和平发展新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维护祖国统一,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严琪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8年12月15日,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这标志...” 主要考查您对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含义: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享有高度的自治(非“完全自治”)——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地方性的)、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一定的外事权,中央依法授予的其他自治权力。


“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过程:

(1)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形成过程
1979年元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惟一可行之路。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全国人民有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

香港、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1982年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澳门顺利回归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
1999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0月,江泽民在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时强调,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央人民政府将严格遵循“一国两制”方针,按照澳门基本法办事。
19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国耻;
(2)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意义:
(1)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原因:
(1)早日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改革开放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发现相似题
与“2008年12月15日,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