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出生在东周末年。当时东周已经开始衰败,有7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他们之间发生了历时几百年的“以强凌 弱,以众暴寡”的征战,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在当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中,秦孝公任用商鞅 实行变法后,秦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战国末年(秦始皇诞生)时,秦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已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本条件。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后,选拔了许多得力武将,对其它六个国施展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于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自号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秦始皇所确立的这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秦始皇时期,改革后的小篆文字及隶书文字开始兴起,并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以后虽改朝换代,各地语言不同,发音各异,但统一的文字却把整个中华民族始终联系在一起。他所改制的方孔圆钱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这位皇帝在公元前213年,为了推行新王朝制度,采纳了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工、兵、农书、法书、医书和秦朝史籍之外的各国史书和其它书籍,使全国各地纷纷燃起了烧书的烈火。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打击异端思想,借故将在咸阳的460余名读书人活埋,将其余的人全部流放到边远山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不仅将中华民族千余年文化发展的结晶付之一矩,更严重的恶果是扼杀了学术探讨的自由,中断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而且从此开了中国历代王朝大兴“文字狱”的先河。
    在对外政策上,秦始皇开展对南方和中国所属其它地区的大规模征战。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在北方沉重打击了“匈奴”。为了阻止“匈奴”对北方边境的骚扰,秦始皇调拔大批人力物力,在燕、赵、秦原修筑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补,新筑,把北方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巨大高墙,这就是代表中国悠久历史见证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死药,不惜数次花费巨万钱财,还将3000童男童女送去葬身海底,尸喂鱼鳖;为修自己一座陵墓,发70万刑徒,终年累月地去营造;修阿房宫、筑长城、击匈奴、戍边塞……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人民在横征暴敛,苛捐重税和无休止的徭役下已无法生活下去。剌杀秦始皇的事多次发生,但都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公元前 209年,农民陈胜、吴广带领广大不堪忍受剥削的农民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很快就崩溃灭亡了。
    秦始皇既是中国历史长河转折点上的 伟人,又是后人眼中的暴君。
    ——引自《中国文化网/中国概况/历史/中国皇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始皇的主要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秦...” 主要考查您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

君主专制: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焚书坑儒:
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公元前212年,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

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


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
(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
 

“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示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
1、皇帝制度: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2、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中央集权的特征:
1、皇权的特征:
(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体现。
(3)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中央机构的特征: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位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行政的特征:
(1)地方上主要官员郡守县令等,直接由皇帝调迁,并且官位不世袭。
(2)地方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只有地方行政权,绝对服从于中央。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
1、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秦朝中央行政机构关系图:
 

 


九卿:
九卿是指低于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位官职的诸卿,习惯上称为久卿,但是实际数目不止有九。重要的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卫尉,掌皇宫保卫;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宗正,掌皇室亲族事务;少府,掌皇室收支。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259...”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