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白毛女(节选)

    黄(愤然起立)
    咳,我这是为你着想啊,老杨把喜儿领到我家来过几年好日子,不比在你家少吃没穿受罪好得多吗!①再说,喜儿来了,我还能亏待她?②这么一来,你的账也就勾了,这不是两全其关的事吗!③
    杨:少东家,不……可不行啊……
    ……
    黄(一会儿)
    老杨,我可不能再等啦,两条路你自己拣吧:给人,还是还账?④
    穆:老杨,今儿少东家满高兴的,不要得罪少东家——吃不了兜着!
    ……
    黄(怒)
    不要给他讲了,快给他写个文书,叫他明天把人送来!(怒,欲下)
    杨(疯狂地拦住穆)
    你……你不能啊!
    (唱)我杨白劳犯了什么罪?
    立逼着卖我的亲生女儿!
    受苦我受了这一辈子,
    想不到我落到了这步田地!
    穆:老杨,想开点,不要一时糊涂,今儿这个事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推开杨白劳,拿笔写文书)
    杨: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
    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
    杨(惊住)
    我……我……
    黄急上。
    黄(声色俱厉)
    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杨(疯狂似的)
    少东家,可不行啊!……
    黄(恐吓地)
    怎么?好,那叫刘三黑把他捆起来,送到县上去!
    杨(大惊,昏迷地,颤抖着)
    啊!把我送到县上去
    ……少东家!
    穆(拉住杨的手)
    按上个手印吧!(按手印)
    杨(看自己的手指有墨迹,惊)
    啊?……(倒地)
    【注解】以上节选的片段是写除夕夜地主黄世仁逼佃户杨白劳卖亲生女儿喜儿的情景。
    1.杨、黄、穆三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的句子表现了黄世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黄世仁对杨白劳的态度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穆仁智拍案说的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文段,杨、黄两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对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李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本试题 “白毛女(节选)黄(愤然起立)咳,我这是为你着想啊,老杨。把喜儿领到我家来过几年好日子,不比在你家少吃没穿受罪好得多吗!①再说,喜儿来了,我还能亏待她...” 主要考查您对

    句式

    戏剧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句式
    • 戏剧阅读
    句式:
    通常指句子的结构方式。
    常见的句式有:
    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
    句式不同分类:
    (一)长句和短句。
    句子有长有短。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
    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就叫被动句。主动句一般包括主动句和“把”字句两种。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语境的轻重强弱有差别:一般地说,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轻些。  
    例如:
    ①今天天气好。(肯定句)     
    ②今天天气不坏。(否定句)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比一般肯定句语气更强。
    有的双重否定句可用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如:同来的人都知道,他不会不知道吧!

    (四)单句和复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他们所使用的句式大体是相同的。
    在运用词语方面,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语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语组成。

    (六)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子的句式变换:
    这里主要指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七)常式句和变式句。
    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
    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我们把句子成分或次序采用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
    常式句:你怎么了?
    变式句:怎么了,你?(主谓倒置)
    常式句:因为虫害严重,所以棉花减产了。
    变式句: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复句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八)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句式杂糅: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
    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就是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的种类: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A、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经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B、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前一分句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的杂糅。)

    (2)反客为主 ,指代不明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发生纠缠。
    例如:
    A、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B、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
    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3)中途易辙 ,暗换主语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但“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只能是这家工厂的产品,而不能是“工厂”。)
    C、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被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4)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A、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B、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5)前后牵连
    前后牵连的特点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可以简单理解为错误的兼语句:我们选他当班长。)如:
    A、当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句子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感觉)既光荣又愉快……是颇难形容的”糅到一起。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
    B、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句子或者保留前半部分,改为“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向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或者保留后半部分,改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6)句式杂糅还可以分为单句杂糅和复句杂糅:
    单句杂糅如:
    A、人的成长发展,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B、止咳祛痰片,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复句杂糅如:
    A、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本句包含两对关联词,“如果……(那么)就……”和“由于……因而……”,只能保留一对)
    B、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或说“分外活跃而健谈”,或删掉“变得分外”说“活跃而健谈多了”。)
    C、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或说“分序厅……六部分”,或说“由序厅……六部分组成”。)
    句式选择原则:
    同所有修辞的总原则一样,句式选择也有个总原则,它仍然是“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即根据表达目的、表达思想内容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
    这种句式应该是尽可能得体连贯的,尽可能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
    例如:
    我今晚能去——我能今晚去这两句是同义句式,孤立地看,似乎它们表达一样的意思,但是在具体语境中,它们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表达焦点。
    ①你今晚能不能去?——我今晚能去。√
    ②你能不能今晚去?——我能今晚去。√
    ③你今晚能不能去?——我能今晚去。×
    ④你能不能今晚去?——我今晚能去。×
    ③④的答话之所以显得不连贯,原因在于词语顺序不合适,即焦点不对应。可见,句子同具体的语境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适应性的问题。

    此外句式选择还要注意几个具体原则。即:
    ①根据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进行选择;
    ②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选择句式;
    ③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进行选择。
    修辞中的句式:
    句式是从句子的表意功能角度出发来谈到的一个术语。
    修辞上说的“句式”比语法上说的“句型”范围更宽。
    它既包括本身就是功能分类的各种句子
    (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描写句”、“判断句”、“评议句”等等),
    又包括从结构形式划分的各种句子
    (如“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等等)。
    不同结构形式的句子具有不同的适应环境和表达效果,当然就是不同的句式。
    句式的选择,修辞学上称为炼句。表达基本相同的意义,但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上有细微差别的几个句式,称为同义句式。
    修辞上的句式选择主要指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选择。
    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不同的句式在表意的轻重和表达的焦点等方面都有着细微的差别。
    应该用哪种句式不应该用哪种句式?这当中同样存在修辞调整的必要。
    戏剧:
    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
    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外部结构分为幕、场、景等,其任务是根据舞台条件的要求,解决时间和地点的问题。
    内部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戏剧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戏剧语言也极富个性色彩。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1、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2、话剧、歌剧、戏曲剧本,虽然它们各自有一些特异性,但作为戏剧文学,又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戏剧文学的特征:
    1、戏剧人物逼真,戏剧创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塑造出个性鲜明并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戏剧是通过人物自身的逼真性表演,来完成一种直观性的人物形象创造,其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2、戏剧冲突尖锐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戏剧冲突是戏剧人物之间的抵触、矛盾和斗争。这种抵触、矛盾和斗争有3种表现形态:直接冲突、社会生活环境的冲突和外部冲突与内心冲突。
    3、戏剧场面集中从形式上说,戏剧集诗歌、音乐、舞蹈诸艺术特征在一身,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写作和演出上说,戏剧不像诗歌、散文等极具个人性质,往往需要集体讨论和修改。
    4、台词口语化和动作化戏剧艺术的表现力主要是凭借诉诸听觉的语言和诉诸视觉的动作,这是戏剧与生活最为接近的特色。
    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既是戏剧体裁的特点,又是从事戏剧文学创作的基本功。

    戏剧文学特点和要素:
    包括集中性(人物集中、情节集中、场景集中)、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演员、剧场、观众、剧本三个必备要素。

    戏剧种类划分:
    1、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话剧、歌剧和戏曲外,
    2、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在古希腊戏剧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中,只有悲剧和喜剧两类,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出现了正剧,当时叫做“严肃喜剧”,也称“悲喜剧”。
    在中国古代戏曲中,悲剧、喜剧和正剧是本来就存在的。在现代戏剧中,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已不那么严格,为数最多的则是正剧。
    3、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儿童剧、科学幻想剧等,
    4、按照主题、情节分为情节剧、社会问题剧、心理剧等
    5、按照篇幅规模分为多幕(或多场)剧和独幕剧、大戏和小戏等。
    戏剧作品阅读技巧谈: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是集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剧作家在戏剧创作时,要根据戏剧文学的基本特性来进行创作,这个特性主要是指戏剧冲突、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题思想等。反过来,我们在阅读戏剧作品时,就应从作品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去品读。
    一、把握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它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
    把握戏剧冲突,是阅读鉴赏戏剧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一)抓住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1.矛盾的尖锐性。
    在戏剧中,一引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织成有声有色、触目惊心的冲突,犹如一对山羊抵角,两只蟋蟀格斗,没有调和的余地。
    如《雷雨》中,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周朴园与繁漪、周萍、周冲等人的矛盾。这些矛盾共同作用于周朴园,使周朴园成为了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与周围的人物就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冲突。
    2.情节的高度集中性。
    戏剧要遵守“三一律”。要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反映社会矛盾,就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在一起,使戏剧冲突鲜明突出。
    如《茶馆》,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出场的人物有70多个,他们用各自的故事,汇成时代的故事,人物之间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
    3.情节发展的紧张性。
    戏剧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当罗密欧得知朱丽叶死亡的消息后,立即买了毒药赶到朱丽叶的墓穴处,决心以死殉情;他凶狠地恐吓鲍尔萨泽,无理地咒骂坟墓。这一个原来性情温和的年青人,一下子却变得如此的暴躁。这是多么地触目惊心,扣人心弦啊!
    (二)、抓住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
    1.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
    这是戏剧冲突的本质。
    如《雷雨》中,资本家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意志、封建家长周朴园与繁漪的不同意志,构成了阶级、家庭的冲突。《茶馆》中,精明善良的王利发、耿介正直的常四爷等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在相互撞击中引发着冲突。
    2.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中国戏剧常注重抒发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侍萍的亲身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结合,她既难同意,又无法说出真情。这使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3.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在《茶馆》中,展示的是维新运动失败后,北洋军阀混战之时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二、把握作品的主旨
     阅读戏剧作品,要在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时,要看哪个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例如《雷雨》中的冲突有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萍的冲突,有鲁大海与周萍的冲突,鲁侍萍与周萍的冲突等,在众多冲突中,究竟哪个冲突是主要的呢?冲突的实质是什麽呢?
    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冲突的存在和发展。

    三、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在了解了戏剧冲突,把握了作品主旨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了解作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以把握不同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去分析,例如,《雷雨》第二幕里有一段话,当周朴园说死去的侍萍和周家“有点亲戚”时,鲁侍萍追问一句:“亲戚?”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这一“嗯”一“哦”言简意深,生动的表达出了周朴园的伪善和鲁侍萍的刚强,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体味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是戏剧的基础,无论是说明剧情、过场连接,还是展示冲突、刻画人物,都离不开戏剧语言,因此,体味戏剧语言十分重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一)体味人物语言
    1.体味其动作性特点。
    戏剧是一种动作艺术,戏剧动作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发自内心的语言上,所以,剧本台词必须体现出强烈的动作性。
    《牡丹亭》中的许多唱词就很有动作性,如“惊梦”中的一段:“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施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她先是沉思,继而整理饰物,接着侧身斜视,惊讶地发现自己被镜子偷映进去,然后徐步香闺。这段唱词包含了许多漂亮的表演动作:转身、抖袖、碎步、凝神等。
    2.体味其个性化特点。
    戏剧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情趣,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茶馆》中,唐铁嘴一上场第一句话就是:“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这话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一个油滑而又可怜的江湖相士的嘴脸。
    3.体味其形象化特点。
    形象的语言易上口,内涵深,也充满着生活气息。
    《茶馆》第一幕中,常四爷斥责在兵营当差的二德子只会欺压自己人时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利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这话极形象地表现了二德子心直口快,诙趣等性格特点。
    (二)舞台说明
    阅读戏剧作品时,读者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上,忽略了舞台说明的内容,这未免使得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产生或大或小的缺憾。因此,在阅读鉴赏戏剧时,还应该仔细阅读舞台说明。
    上述方法技巧是在戏剧阅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来自于戏剧阅读实践又指导戏剧阅读,因此,我们在阅读戏剧作品时,若能适当运用上述方法技巧,对于我们理解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思想等很有好处
    发现相似题
    与“白毛女(节选)黄(愤然起立)咳,我这是为你着想啊,老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