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本题信息:2011年湖南省中考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A.台湾B.东北C.西藏D.新疆” 主要考查您对

西域都护的设置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西域都护的设置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内部发生内乱,驻守西域的匈奴贵族归服汉朝,匈奴设立测“僮仆都尉”随之撤销。至此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统治。汉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管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的现实意义:
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用史实说明了从汉代开始中国就开始对新疆进行统治和管理,证明了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府不是汉武帝设立的,而是汉宣帝设置的。

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的历史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这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后来的唐朝在边区各族先后统辖在一个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
西汉时西域都护图:


大小和卓叛乱:
18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时,被准部俘虏的维族首领大小和卓先后逃回。乾隆二十二年(1757),他们兄弟纠集其他各部维族上层分子发动暴乱。次年,清朝派军平叛。到1759年,终于将这次叛乱镇压下去。


如何评价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虐用其民,厚敛淫行”,导致了回族人民的不满,所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战争时正义的,同时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西汉时,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
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军队驻扎新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新疆地区在清朝初期是由卫拉特蒙古控制,康雍乾三朝平定了卫拉特准噶尔蒙古噶尔丹、策旺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阿穆尔萨纳的叛乱,底定新疆东部。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彻底管辖新疆。蒙古:清太祖时期开始推行有待蒙古和制度性的满蒙联姻政策,将漠南、漠北(喀尔喀)蒙古置于中央统辖之下,乾隆时又完全平定漠西蒙古。归化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设立,管辖内外蒙古。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的意义:
清代将军的设置,对维护清朝的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防,抵御外来侵略,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分裂割据,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即偏重于军事统治,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缺乏统一性。在有些地区,清政府委派的官员缺乏与少数民族沟通,政令下达受到阻碍。结果,至清朝晚期,随着清朝统治阶层的腐败,新疆问题又日益严重。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