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山西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 主要考查您对

维新派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维新派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维新派:

早期维新派: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认为西方国家的“君民共主”制度最好,说明早期的维新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有了明显深化,作为这方面代表人物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羡慕和学习,而且打算进一步付诸实践,呼吁实行“变政”。但是,他们所宣传和主张的依然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积极从事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洋务派、顽固派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不要认为他们是水火不相容,其实在根本问题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在维护封建统治、抵抗侵略方面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在维护统治的手段和方法上,抵抗派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仇视一切外洋之物,主张用封建传统的办法来维护统治。
洋务派是对抵抗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抵抗派的主要目的是“制夷”(抵抗侵略),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自强”(镇压人民革命)。

维新派与洋务派: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
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目的不同,洋务派是巩固清朝的腐朽统治,维新派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不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内在联系: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


维新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P78~80)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


民族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

从洋务派转化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便批评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而不引进西方政治体制的弊病,提出向西方和日本学习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比洋务派的思想大大进步了,并从洋务派思想中分离出来。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些观点虽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到了90年代,把这一套理论付诸于行动并进一步加以发展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以及后来的洋务派已经表示了对科学技术的赞成。稍后些的早期维新派及戊戌维新派则意识到洋务派片面提倡科学而拒绝西方近代民主的弊病,在提倡西学的同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政治改革主张。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资产阶级革命派为辛亥革命做的准备: 
①思想基础:
革命党人掀起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②组织基础:
a. 革命团体相继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 
③革命时机成熟。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民主革命更加蓬勃发展。 
2、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
建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2)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3)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