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读图题
    读图,回答问题:

    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1)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人物共同领导了哪一反侵略战争?这一战争有何重大国际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读图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图,回答问题: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1)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正面战场的重要会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中重要战役:
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中民族英雄:
杨靖宇(被敌人称赞的英雄)、张自忠(全国军人的楷模)、左权(反扫荡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官)、马本斋(回族抗日英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人人平等、人格独立的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妇女也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
一、剪发辫、易服饰——生活方式近代化
1.剪发辫
(1)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从旧的标志。
(2)孙中山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
(3)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2.易服饰
(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
(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
(3)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
(4)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二、改称谓、废跪拜——人格独立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改称谓
(1)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
(2)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2.废跪拜
(1)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2)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
(3)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
(4)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三、禁缠足、倡女权——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
1、禁缠足
(1)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
(2)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解放脚”。
(4)影响:使女性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2、倡女权
(1)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2)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要下剪辫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政治分野的象征,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述道:“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当时有一名《越风》的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如风起云涌,浩浩荡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为了迅速的除去这一恶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子的命令,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剪除辫子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发现相似题
与“读图,回答问题: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1)图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