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数学

首页
  • 口算题
    口算:(1)(﹣2)81÷281=(    )
    (2)﹣82005×(﹣0.125)2006=(    )
    (3)(20+2+0.2﹣1)﹣2=(    )
    (4)(m5÷m3)÷(m7÷m6)=(    )
    (5)=(    )
    (6)4×2﹣12×84=(    )
    本题信息:2009年江苏省期末题数学口算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雪建(初中数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口算:(1)(﹣2)81÷281=( )(2)﹣82005×(﹣0.125)2006=( )(3)(20+2+0.2﹣1)﹣2=( )(4)(m5÷m3)÷(m7÷m6)=( )(5)=( )(6)4×2﹣12×...” 主要考查您对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除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有理数乘法
  • 有理数除法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法定义:
求两个有理数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2)异号两数相乘,取负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3)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记住乘法符号法则: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相反,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
2.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数为0,积就是0。

乘法法则的推广:
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3.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

有理数乘法的注意:
1.乘法是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引入负数后,乘法的意义没有改变;
2.有理数乘法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一样:确定符号、确定绝对值;
3.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是会确定积的符号:“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切勿与有理数加法的符号法则混淆。
有理数除法定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2)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有理数除法注意:
①0不能做除数;
②有理数的除法和乘法是互逆运算;
③在做除法运算时,根据同号得正,异号的负的法则先确定符号,在把绝对值相除,若在算式中有带分数,一般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若不能整除,则除法运算都转化为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是一个运算式子中有加有减有乘有除有次方等运算方式的混合运算方式。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若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