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 世纪30 年代,日本法西斯对我国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1)请举出一例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法西斯暴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高中教材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请你说出1938年在正面战场、1940年在敌后战场各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的名称。从材料二中,你能总结出保证抗战胜利的哪一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2007 年3 月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日本。回国后在央视《东方时空》谈访日感受时说,在日本参观靖国神社的人每年大约有500 万人次,且大部分是青年人,而参观日本的和平展馆每年却只有50 万人次左右。
    (3 )日本的一部分青年人热衷参观靖国神社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2008 年10 月25 日新闻联播报道,麻生太郎于23 日至25 日来华参加了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他行进了会谈。麻生太郎多次提到了“共同利益”这个词,他表示,中日两国开展互利双赢合作是时代的要求,在当前世界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情况下,中日两国尤其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
    (4 )材料四反映了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假如你是中国或日本政府领导人,请你为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 世纪30 年代,日本法西斯对我国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绝不让历...” 主要考查您对

百团大战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中日建交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百团大战
  • 南京大屠杀
  • 台儿庄战役
  •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 中日建交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此次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背景:
(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
(2)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
2、时间:1940年下半年
(1)指挥:彭德怀
(2)参战兵力: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40万
(3)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4)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5)结果:击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

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影响:
百团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局势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声望提高,中国国民党以此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加强了对共产党的控制,日军在此次战争失利后,放松了对国民党军事的进攻,而集中军事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关于“百团大战”的批评:
百团大战在进行期间,获得了全国抗日战线的一致高度评价,“后方的同胞们为此感奋到流泪”,也获得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好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批评和非议。例如有人提出存在着部分策略上的失误,一改八路军的游击站方针,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军事实力,引起国民党反动派更加警戒以及日军的疯狂“扫荡”等。
首先应当指出,像任何一场战役一样,百团大战也存在着不少主观设想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失误,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对这些失误和错误,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加以指出,是很有必要的。在百团大战进行过程中,八路军总部和各作战部队就不断地做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且在实际战斗中不断地调整不恰当的计划与要求。
其次,由于日军的疯狂报复,百团大战的确加剧了华北根据地和八路军的困难,这种困难的程度,今人很难想象。如1943年3月,彭德怀在左权县一个村庄召集一个地方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连坐都坐不稳,彭德怀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在这种背景下,对百团大战出现一些情绪化的批评意见,也可以理解。历史不可能永远被扭曲,今天的中国人又像百团大战期间的中国人那样,对百团大战及其领导者、指挥者、参战者和支持者充满敬意。百团大战所产生的良好政治影响,无可替代,弥久愈珍。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南京大屠杀史实: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害。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占南京。在日军华中派遣司令官松井石根的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谈到南京大屠杀时说“强奸、放火、杀人,在占领南京后至少六个礼拜一直不断地大规模进行着。”日军在屠城中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其令人发指的暴行就连同为法西斯的德国都自叹不如,指责日军是“兽类的军队”。据统计,经日军的疯狂屠城,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大街小巷尸骨纵横、瓦砾成堆,被杀害的中国军民达30余万人。六朝古都,繁华金陵,在日军的铁蹄下变成了血雨腥风的人间地狱。南京大屠杀充分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见证了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我们应牢记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情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南京大屠杀给我门的启示: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2.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
3.日本应该把对外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日本应警惕和防止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复活,走和平发展之路。
南京大屠杀“百人斩”竞赛:


南京大屠杀得30万人计算法:
算法一:
1946年1月19日设定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日军所烧弃的尸体、或投入长江、或以其它方式处理的人们计算在内。而日本战犯太田寿男的供词中清楚记述: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其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迫不及待地对横陈城郊的遇难者尸体毁尸灭迹,被处理的尸体总数达15万多具……,将这两个数字相加,所得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0万;
算法二:
1946年2月15日成立的南京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为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有15万余具。根据该判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4万;
算法三:
根据埋尸记录:慈善团体埋尸18.5万(其中崇善堂掩埋尸体112267具,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掩埋尸体43123具,中国红十字会掩埋尸体22683具,同善堂掩埋尸体7000余具。),日军埋尸、毁尸15万,伪政府和个人埋尸4万。将这三方面的数字相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7万。对于日军毁尸灭迹15万多具的史实,有日本战俘、原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司令部部员太田寿男少佐在下关处理尸体的部分供词:第二碇泊场司令部共处理尸体约10万具,其中濒死者约2100名。加上其他日军在南京的部队处理的5万具,共处理15万具。这些尸体中,中国士兵约3万名,其余都是平民,男女老幼都有。 无论哪一种算法均表明,30万只不过是下限数,实际上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数字远远超过30万。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台儿庄战役:
1、背景: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4、战绩:
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而日军数据为伤亡11984人。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5、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 是没有根据的。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路军:
即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驻在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同年9月11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副总指挥改称总司令,副总司令)。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对敌作战共10万余次,毙俘敌约137万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1947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分布于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意在继承北伐时期第四军、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光荣传统)。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成立于南昌。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新四军和全国其他抗日部队一起向日伪军发起战略大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8年抗战中,新四军所属部队对敌伪作战近2万次,毙伤浮敌伪31。7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五省的敌后根据地。


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之处: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1、背景:
华北事变:日本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
2、概况:
(1)何梅协定——危机日益严重
(2) “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民族危机加深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4、经过:
(1)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①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③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④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4)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6)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亲密合作,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7)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8)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9) 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日联合声明》:
又称《中日建交公报》,是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两国政府签署的一份联合声明。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后,新任日本首相田中角为了实现自己的竞选宣言荣表示充分理解中国政府的“复交三原则”(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废除《中日和约》),中国政府也对此做出积极回应。同年9月25日,田中角荣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和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访问中国,会见了毛泽东,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等人,商讨了两国恢复邦交、发表联合声明及其他事项。9月29日上午,两国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仪式,日本的田中角荣、大平正芳和中国的周恩来、姬鹏飞在声明上用毛笔签字。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前天”:“两千年友好”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两千多年的汉朝就开始友好交往,唐朝是两国文化的高峰期,既有来到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又有高僧鉴真的东渡日本。在古代,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两千年的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彼此的文化营养和文明成果。
中日关系的“昨天”:“五十年对立”
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展,军国主义势力开始抬头,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1937年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犯下了滔天罪行,使中国人民饱受痛苦,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的辛辛苦苦创造的“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
中日关系的今天:“时而和平时而对立”
1972年,日本首先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进行的首次正式访日。
2006年,日本首相不顾中韩人民的反对,参拜供奉着二战日本战犯的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开始进入冷淡期。
2006年-2008年,中日两国领导人开始“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中日关系官方缓和。
2008年5月21日,中国汶川发生地震,日本派出救援队,中日关系在民间缓和。
2011年,日本地震,中国即时援助,改变了很多日本本土人民对中国的看法。
2013年,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开始不明朗化。

总结:

1.“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平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2.“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抗日战争日本失败。
3.中日关系直接关系到维护和平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在大局面前,人人必须清醒,处处必须理性,一切爱国感情和行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
4.双赢才是王道。从战略高度,即从历史、大局和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理性的选择和最佳方式。

田中角荣访华: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 世纪30 年代,日本法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