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寇准认为澶州北城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皇帝亲临----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摄,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材料二 “----二、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是何时?战争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 中的和约签订于何时?其签订与材料一中战争的结果有没有联系? 
    (3)北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被称为什么?这一费用有何影响?
    (4)有人说,这一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是屈辱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本题信息:历史改错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寇准认为澶州北城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皇帝亲临----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摄,非所以取威决胜也。”材料二 “----二、以白沟...” 主要考查您对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宋与辽的和战:
宋太宗统一中原和南方后,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亲自率兵向辽进攻。宋军包围了幽州城,并在高粱河向辽的援军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负伤中箭仓惶逃走。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趁着辽朝内部矛盾重重,宋太宗再度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结果,出了中路军全身而退外,其余均被歼灭。从此宋朝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开始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
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议和,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与西夏的和战:
元昊称帝都,与宋朝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于是元昊请和。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送每年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檀渊之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寇准认为澶州北城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