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沾满其本国人民优秀代表人物的俄罗斯专制主义的胜利,将使我国人民及其自由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处于极其险恶莫测的境地,必须击退这种危险,必须保全我们本国的文化和独立。因此,我们实行我们一贯所主张的,在危急存亡之秋,我们决不致祖国于不顾。
    ──《德国帝国议会社会民主党党团的声明》(1914年8月4日)

    材料二 战争开始了……我们,俄国工人阶级的代表们,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宣布:由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实行掠夺和残暴政策所引起的当前的战争,即使现在所有交战国统治集团都应负有责任的战争……但是我们听到要人民和政府团结的号召。……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指出,这种团结的号召是完全虚伪和荒谬的。……我们深信,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之下,人类最终将找到极其迅速地停止这次战争的办法。
    ──《俄国国家杜马中社会民主党党团的宣言》(1914年8月)注:社会民主党是当时的工人党的名称。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当时战争性质和态度上有什么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一种态度是正确的?分析不正确的那种态度对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湖北省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沾满其本国人民优秀代表人物的俄罗斯专制主义的胜利,将使我国人民及其自由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处于极其险恶莫测的境地,必须击退这种危...” 主要考查您对

“巴尔干火药桶”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巴尔干火药桶”
  •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巴尔干火药桶 :

1、1912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2、1913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 —为抢夺胜利果实 
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两次巴尔干战争:

自14世纪土耳其入侵巴尔干半岛以来,统治该地区达500年之久。巴尔干人民经过英勇的斗争,在19世纪初,许多国家赢得了独立。但直到20世纪初,土耳其仍控制着巴尔干的大片领土。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了反土耳其的联盟。
1912年10月,四国联军对土耳其发动了进攻,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爆发。联军拥有70万人马和1500门大炮,士气旺盛,与土耳其相比处于优势。土耳其很快被联军打败,失去了在欧洲的绝大部分土地,面临着军事上的全面崩溃。土耳其要求列强调停议和,帝国主义乘机干预巴尔干战争。德奥不愿塞尔维亚强大,俄法则支持塞尔维亚。巴尔干战争有转为德奥对俄法的欧洲大战的危险。
由于英国表示在欧洲大战发生时不会保持中立,奥匈不得不同意把这次争端交付国际会议解决。次年5月,签订伦敦条约,土耳其在欧洲500年来所有的领土完全丧失,只保留了首都和它附近的地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原来土耳其统治下的一些巴尔干人民获得解放。
巴尔干同盟虽然取得了反土耳其战争的胜利,但由于战果分配不均,同盟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塞尔维亚和希腊结成了反保加利亚的同盟,罗马尼亚随后也加入这个同盟,准备对保加利亚作战。保加利亚在奥匈怂恿下,先发制人,向塞尔维亚和希腊宣战。门的内哥罗和罗马尼亚站在塞尔维亚一边,不久,土耳其也加入反保战争,想捞回一些在上次战争中的损失。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了,这是争夺领土的王朝战争。仅一个月,保加利亚便战败求和。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这一地区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推动了奥匈帝国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特别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斯拉夫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他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但奥匈和沙俄取代了土耳其向巴尔干半岛渗透,奥匈企图消灭塞尔维亚,沙俄则把塞尔维亚视为自己在巴尔干争霸的前哨阵地,竭力支持塞尔维亚对抗奥匈。这就加剧了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巴尔干的争夺,使之成为最敏感、最易爆发战争的地方,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是一个积极主张进行战争的军国主义代表人物,他极力鼓吹对塞尔维亚进行战争,因此被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视为凶恶的敌人和压迫者,对其深恶痛绝。
奥匈帝国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进行威胁,决定在临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把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种蓄意挑衅行为,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决定刺杀斐迪南。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夫妇在检阅完军事演习后,乘敞篷车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市政厅。车队返回时,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击了斐迪南夫妇,斐迪南夫妇当场毙命。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1917年4月)    
(1)原因: 
①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受到很大损失,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 
④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⑤如果美国帮助协约国打败同盟国,不仅可以捞取战利品,还可以恃其经济力量在战后控 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 
(2)影响:
①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③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 的绝对优势。 
2、1917年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盟国宣战战  
3、俄国退出:
原因: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表现: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府顺应民意,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就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所有交战国立即开始进行和平谈判。当时在战争中占上风的协约国拒绝了这个建议,但德奥同意和谈,希望能减轻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1917年12月15日,苏俄同德奥签署停战协定。22日,双方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举行和平谈判。苏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德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部长屈尔曼。苏俄希望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但德国态度蛮横,要求占有被德军侵占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苏俄内部对签约的意见出现了严重分歧,列宁认为,当时俄国的旧军队已经瓦解,新军队刚刚建立,无力抗击德军的进攻,应该忍辱签订和约。布哈林则认为签订这样的和约会加强敌人,葬送国际起义的机会,因此应该以革命战争推动世界革命。托洛茨基则提出了折中的第三种意见,即不战不和,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月23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会议上,列宁提出立即签约,否则他将退出政府和党中央。最后,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列宁的建议。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规定原来俄国控制下的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都划归德国,红军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同时,还把原来俄国控制下的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等地割让给土耳其。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俄丧失了大片土地,但苏俄也由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机会。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沾满其本国人民优秀代表人物的俄罗斯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