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数学

首页
  • 解答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访问德国时,德国一位数学家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甲、乙二人相对而行,他们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条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狗跑得快,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向甲跑去,碰到甲的时候又向乙跑去,问当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苏步青教授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题目.同学们,你知道他是怎么解的吗?
    这道题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是甲身边的那条狗.如果我们先计算狗从甲的身边跑到乙的身边的路程s,再计算狗从乙的身边跑到甲的身边的路程s,…,显然把狗跑的路程相加,这样很繁琐,笨拙且不易计算.苏教授从整体着眼,根据甲、乙出发到相遇经历的时间与狗所走的时间相等,即10÷(3+2)=2(小时),这样就不难求出狗一共跑的路程是:5×2=10(千米).
    苏步青教授在解题时,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从而能触及问题的实质:狗从出发到甲、乙两相遇所用的时间,恰好是甲、乙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从而使问题得到巧妙地解决.苏教授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实际上就是数学中的整体思想的应用.对于某些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整体思想,常可化难为易,捷足先登.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也要注意这种思想方法的应用.
    比如解方程组
    x+2(x+2y)=4
    x+2y=1

    把②代入①得x+2×1=4,所以x=2
    把x=2代入②得2+2y=1,解之,得y=-
    1
    2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x=2
    y=-
    1
    2

    同学们,你会用同样的方法解下面两个方程吗?试试看!
    (1)
    2x-3y-2=0
    2x-3y+5
    7
    +2y=9
    本题信息:数学解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访问德国时,德国一位数学家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二人相对而行,他们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 主要考查您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成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组的解,即其解是一对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一般来说,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以下三种情况:
1、有一组解。如方程组:
x+y=5①
6x+13y=89②
x=-24/7
y=59/7 为方程组的解

2、有无数组解。如方程组:
x+y=6①
2x+2y=12②
因为这两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亦称作“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此类方程组有无数组解。

3、无解。如方程组:
x+y=4①
2x+2y=10②,
因为方程②化简后为
x+y=5
这与方程①相矛盾,所以此类方程组无解。

可以通过系数之比来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如下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ax+by=c
dx+ey=f
当a/d≠b/e 时,该方程组有一组解。
当a/d=b/e=c/f 时,该方程组有无数组解。
当a/d=b/e≠c/f 时,该方程组无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一、消元法
1)代入消元法
用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是:
①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变成 y = ax +b 或 x = ay + b的形式;
②将y = ax + b 或 x = ay + b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将另一个方程变成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 x 或 y 值;
④将已求出的 x 或 y 值代入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y = ax +b 或 x = ay + b),求出另一个未知数;
⑤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解方程组 :
     x+y=5①

     6x+13y=89②
解:由①得
x=5-y③
把③代入②,得
6(5-y)+13y=89
即 y=59/7
把y=59/7代入③,得
x=5-59/7
即 x=-24/7
∴ x=-24/7
y=59/7 为方程组的解
我们把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出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加减消元法
用加减法消元的一般步骤为:
①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若有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则可直接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
②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若不存在①中的情况,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再把方程两边分别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将求出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组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解方程组:
     x+y=9①

     x-y=5②
解:①+②
2x=14
即 x=7
把x=7代入①,得
7+y=9
解,得:y=2
∴ x=7
y=2 为方程组的解
利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组中两个方程中的某一个未知数前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然后把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以消去这个未知数,使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得以求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3)加减-代入混合使用的方法
例:解方程组:
     13x+14y=41①

     14x+13y=40 ②
解:②-①得
x-y=-1
x=y-1 ③
把③ 代入①得
13(y-1)+14y=41
13y-13+14y=41
27y=54
y=2
把y=2代入③得
x=1
所以:x=1,y=2
特点:两方程相加减,单个x或单个y,这样就适用接下来的代入消元。

二、换元法
例:解方程组:
   (x+5)+(y-4)=8

   (x+5)-(y-4)=4
令x+5=m,y-4=n
原方程可写为
m+n=8
m-n=4
解得m=6,n=2
所以x+5=6,y-4=2
所以x=1,y=6
特点:两方程中都含有相同的代数式,如题中的x+5,y-4之类,换元后可简化方程也是主要原因。

三、设参数法
例:解方程组:
      x:y=1:4

     5x+6y=29
令x=t,y=4t
方程2可写为:5t+6×4t=29
29t=29
t=1
所以x=1,y=4

四、图像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还可以用做图像的方法,即将相应二元一次方程改写成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在同坐标系内画出图像,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