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1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1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

    请回答:
    ①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主要考查您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联合国的成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 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 联合国的成立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197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新中国建国之初没有马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是,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逐年增加,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在逐年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3、是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

1、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
2、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普遍认同。
3、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与联合国重要会议,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宣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鲜明地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坚定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


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地点:法国巴黎凡赛宫; 
(3)出席国家:27个(不包括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英美法三巨头实际操纵会议,并决定了会议的一切重大问题,而其他弱小国家则作为陪衬。

大国的各自目的:

(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在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1)日本:希望把在战争期间从德国手中夺来的山东据为己有。            
(2)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   
(3)美国:美国虽然反对日本的要求,但由于私利的考虑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最终导致日本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4)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并在会上对日本进行了一定的抗争。帝国主义的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而和会的决议也突破了北洋政府的最后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苏俄被排斥在外:

苏俄被看作是另类国家,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覆的对象,所以,不会允许它参加这个会议。
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战胜国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战败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这些矛盾从中添乱,所以,要将战败国排斥在外。

大国的各自目的:

1、各大国各怀鬼胎的共同背景:
在战败国已经被彻底击败的条件下,它们心中考虑的除了制裁德国的直接目的外,更主要的是怎样使自己获利更多,以及建立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关系格局。
2、美国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
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扩大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逐步建立世界霸权。
3、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
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掠夺德国殖民地;其次,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再次,在东亚地区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4、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
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开。一是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甚至要求肢解德国,二是要谋求建立防范德国的安全体系。通过实现这一目标,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5、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而只想把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变成自己的既得利益,巩固在中国扩张的地位。

对德问题上的争斗: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斗的。
法国出于长远的安全考虑,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的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



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1、活动:
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
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2、评价: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3、性质:
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联盟:

按照盟约的规定,国联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在这方面它究竟做得如何呢?通观20年代国联所处理的各种冲突,可以看出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冲突绝大多数发生在欧洲地区,国联很少处理涉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问题;第二,多数冲突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巴黎和会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往往是协约国大使会议与国联同时插手。在这种时候,国联要么是替大使会议收拾残局,要么是充当它的助手;第三,有些与战胜国帝国主义利益牵涉较多的问题,它们则根本不愿国联插手;而宁愿交大使会议处理,因为那里没有小国代表,它们便于讨价还价。即使有些问题国联处理了,但往往也是以有利于它们的方式解决的。例如,1923年8月底,墨索里尼政府以阿尔巴尼亚边界划界委员会中的意大利委员在希腊境内被暗杀为借口,派遣强大的舰队进攻希腊未设防的科孚岛,并占领了该地。希腊将此事提请国联解决,但意大利否认国联有权处理这个问题,并威胁说,如果国联处理这个问题它就退出国联。这是对国联的公然蔑视。但意大利的立场得到了法国的支持,法国想以此换取意大利支持法国占领鲁尔。尽管国联中的小国对意大利的行为极为不满,但行政院在意大利的压力下竟同意将决定权交给大使会议。这样,问题最后由大使会议以有利于意大利的方式解决了。国联在大国的压力下屈服了;第四,与帝国主义大国利益牵涉较少的冲突,国联能起一定的作用。20年代国联处理得最成功的案件是1925年10月发生的希腊与保加利亚之间的纠纷。当时两国军队在边界上发生了冲突,希军展开了较大规模的进攻,逼近了保加利亚城市──彼得里奇。但由于国联的及时干预,希腊撤退了军队,战斗停止了,危机消除了。除了希—保纠纷外,国联在芬兰和瑞典关于亚兰群岛归属问题、波兰和立陶宛关于默麦尔地区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国际争端中都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
总之,国联建立后,为维护和平的确采取过一些措施,在一些问题上也取得了某些成功,防止了一些冲突进一步演变为战争,或者使已经爆发的战争停止下来,因此,它并非仅仅是“标榜和平”。然而国联在20年代的整个活动也表明,它远未完成盟约所赋予它的任务,它并不是人民曾经寄予了很大希望的那样一个组织,在20年代,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凡尔赛和约》为基础的战后世界新体制,它实际上成了战胜国帝国主义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


绥靖政策含义:

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为保住既得利益,自身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试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向苏联的政。
2、主要推行者:英国、法国、美国 
3、表现:
(1)英美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2)英法控制下的国联没有把重要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  军使用,美国不禁止向交战国输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 
(3)英法美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5)英法制造慕尼黑阴谋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①英法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大大削弱。 
②英法国内政治状况复杂,一部分人因“凡尔赛和约” 制裁德国而有负罪感。  
③“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④ 德国制造了只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敌人的假象。 
⑤英法对苏联的仇恨,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5、 影响:
①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其实力; 
②干扰或葬送了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③暴露了英法的虚弱,最终将作茧自缚。 
6、评价: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推行的姑息、纵容政策。它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企图达到维持自身安全和祸水东引的目的,但实质是挑拨、加速和扩大战争的政策。 
7、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原因:
①忙于恢复经济 ;
②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外交需要;
③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联合国含义:

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盟,通常可以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联合国对所有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开放。2011年由于南苏丹共和国宣布独立并被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联合国由原来的192个成员国,增至193个。


联合国成立:

1、产生:
⑴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的设想; 
⑵名称由来:1942年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 
⑶首次宣告要建立:1943年苏中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⑷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
⑸1945年雅尔塔会议,进一步确立“五大国一致”的原则;
⑹1945年旧金山会议。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⑺同年10月24日,中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2、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3、主要机构:
⑴大会: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⑵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中最重要的常设机构,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 
⑶经济社会理事会:反饥饿、反疾病、反愚昧。 
⑷人权理事会:保障人权。 
⑸托管理事会: 
⑹国际法院:在海牙。 
⑺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