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书法在我国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书法在我国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主要考查您对

草书、楷书和行书

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草书、楷书和行书
  • 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草书、楷书、行书: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用八分体写石经,刘德升首创行书体(草书兼楷书)。曹魏时,钟繇、胡昭得刘德升传授,都擅长行书。钟繇又开辟新境,创立楷书,并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是汉字形体的进步。东晋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的精华,集书法之大成,兼善隶、草、行,被称为“书圣”。人们评论他写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的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成“二王”。


草书:
 

草书、行书、楷书:
1、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2、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楷书:
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
东晋书画艺术: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擅长隶、草、真、行,并博彩众家之长,世称“书圣”。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以画人物为著称。他的人物画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
2、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龙门石窟的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3、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佛教道教的盛行,尤其是佛教,出现了寺院经济)
4、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女史箴图》:
 


发现相似题
与“书法在我国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