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数学

首页
  • 解答题
    (1)完成下面的证明:
    已知:如图1,AB∥CD∥GH,EG平分∠BEF,FG平分∠EFD.
    求证:∠EGF=90°.
    证明:∵HG∥AB,(已知)
    ∴∠1=∠3. ( _________
    又∵HG∥CD,(已知)
    ∴∠2=∠4.  (_________
    ∵AB∥CD,(已知)
    ∴∠BEF+_________=180°.(_________
    又∵EG平分∠BEF,(已知)
    ∴∠1=_________.(_________
    又∵FG平分∠EFD,(已知)
    ∴∠2=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
    ∴∠1+∠2=90°.
    ∴∠3+∠4=90°.(_________).
    即∠EGF=90°.
    (2)如图2,已知∠ACB=90°,那么∠A的余角是哪个角呢?
    答:_________
    小明用三角尺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了一条高CD(点D是垂足),得到图3,
    ①请你帮小明在图中画出这条高;
    ②在图中,小明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了三对余角,你能帮小明把它们写出来吗?答: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③∠ACB,∠ADC,∠CDB都是直角,所以∠ACB=∠ADC=∠CDB,小明还发现了另外两对相等的角,请你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分析,试一试,能发现吗?把它们写出来,并请说明理由.
    (3)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
    ①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为_________,B4的坐标为_________
    ②按以上规律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AnBn,则可知An的坐标为_________,Bn的坐标为_________
    ③可发现变换的过程中A、A1、A2、…、An纵坐标均为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河北省期中题数学解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丁慧芳(初中数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完成下面的证明:已知:如图1,AB∥CD∥GH,EG平分∠BEF,FG平分∠EFD.求证:∠EGF=90°.证明:∵HG∥AB,(已知)∴∠1=∠3. (_________)又∵HG∥CD,(已知)∴...” 主要考查您对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公理

用坐标表示位置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公理
  • 用坐标表示位置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c,c ∥b
∴a∥b。

平行线的性质:
1. 两条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注意:
①注意条件“经过直线外一点”,若经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就与已知直线重合了;
②平行公理体现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③平行公理的推论体现了平行线的传递性。
④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结论。这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不要一提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他们相等,一提同旁内角就认为互补,若没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他们是不成立的。

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a≠b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
点P(x,y)在第一象限;点P(x,y)在第二象限
点P(x,y)在第三象限;点P(x,y)在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坐标表示位置步骤: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的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