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新华社首尔2010年11月12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1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 主要考查您对“海禁”与“闭关锁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
1、原因:
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
从根本上看,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表现:
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
3、影响:
①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③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2、后果:
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
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史实:
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
(1)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2)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申请
(3)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
(4)2001年12月,多哈 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原因:
(1)中国需要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影响:
(1)机遇:
①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
②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③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维护合法权益;
⑤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2)挑战:
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3)启示:
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建立原因:
(1)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凡尔赛和约》对德制裁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复仇情绪;
(2)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垄断资本家的选择;
③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2、重大事件:
(1)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2)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
(3)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4)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3、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1933.1.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兴登堡任命仪式)
4、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德国是一个封建残余浓厚、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1918年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之后建立了魏玛共和国,但封建残余意识、军国主义传统并没有被肃清,一有机会就顽强地表现出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实行了严厉的惩罚,激化了德国国内的狭隘民族沙文主义意识和复仇主义情绪。
30年代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德国,使完全丧失殖民地、金融力量薄弱而又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德国濒于总崩溃的边缘,中下层民众和统治阶级对魏玛政府的无能日益不满,魏玛共和国丧失了其存在的基础。
纳粹党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在蛊惑人心的欺诈宣传下,到上台前已经是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政党,得到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到1932年已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在议会选举中,是惟一能够战胜共产党和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有组织的力量。所以,垄断资产阶级、容克地主和国防军均认可纳粹党,从各方面支持纳粹党当权。与此同时,各资产阶级政党对群众的影响已严重削弱,缺乏有能力、有远见、能够吸引群众的政治领导人。
工人运动的分裂大大削弱了阻止纳粹党上台的力量。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互相仇视,由来已久。而且,双方均低估了纳粹党上台的可能性,认为在具有悠久的工人运动传统的德国,法西斯主义不会取得胜利。他们对德国工会分裂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社会民主党工会、保守党工会、共产党工会、基督教工会,没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因而也就未能阻止纳粹分子攫取政权。 这样,在1932年的政府危机中,骗取了中下层民众支持的纳粹党,被统治阶级推上了权力中心,得以上台执政。
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的道路取得政权而建立起来的。而日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像德国那样全国性的法西斯党,只有一些民间法西斯小团体,所以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主要是军部取代政党内阁的过程,建立了以军部为主体的法西斯政体,具有军国主义色彩。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进行的,是通过取缔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一切政党而建立起来的法西斯一党专政。而日本法西斯政权主要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形成的,是在军部与政党内阁以及军部内部的斗争中实现的。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其首先针对的目标是国内的革命力量。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以后,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求而建立的,日本是首先发动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压制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重大事件: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广田弘毅组阁。
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统治政策;
(1)对内:政治: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2)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军部确定“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北进派”:陆军以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
(4)“南进派”: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
(5)基本国策:“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重建,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工作亟待恢复。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此开始创立。
2、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原有经济体制不能迅速推动科技进步,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改革经济体制也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迫切需要。
(3)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概括起来分成两步走:
其一是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其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从1985年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其一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式;其二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3、对外开放
(1)含义: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原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进一步拉大,为了少走弯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智力,有必要开放;
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底子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资金不足问题大大束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引进国外充足的资金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3)政策:
加强友好往来;
派遣留学生;
先后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经济特区,开放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和先后建立珠江三角洲等5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后,在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外国的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进入我国;
其次,极少数人想摆脱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想也浮出水面。对此邓小平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了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与“新华社首尔2010年11月12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12日在韩国首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