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鲍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徒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扬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月考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 主要考查您对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北魏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 北魏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西晋的统治(266-316):

1、建立: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夺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武帝)灭吴,三国归晋,短暂统一;
3、灭亡:内迁五族(时间: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羌、氐受残酷压迫和剥削,民族矛盾激化,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愍帝被俘,316年西晋被灭;
4、速亡原因:
政治腐败;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八王之乱-晋惠帝);
民族矛盾(刘渊反晋永嘉之乱-晋怀帝);
阶级矛盾(流民起义)

少数民族的内迁:

1、五胡内迁
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族
地点: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和辽宁南部
影响:加速民族融合、加速西晋灭亡
2、北民南迁:中原人口因战乱迁往南方和边地流民武装起义


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317-439):

1、东晋的统治:317年南渡皇族司马睿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2、北方先后建立15个政权,同南方成国总称十六国—氐族人建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383):

双方:前秦苻坚与东晋谢安(谢石、谢玄)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南北对峙形成
以少胜多原因:
东晋军战斗力强;
前秦统治不稳固;
秦军中的鲜卑和羌族将士都希望前秦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统治,而汉族士兵更希望晋胜以解除民族压迫。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鲜卑劳动者成为农民,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题。鲜卑的畜牧业经验,服饰显示出先辈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文化。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表现:
(1)生活习惯的汉化:
①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筑起简陋的房舍,经营小块土地,最终脱离了游牧生活和部落联系,开始转向中原汉族的农业文明。
②鲜卑族的阶级成分的变化:迁居洛阳的鲜卑族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有的还兼事工商业。
③生活习惯也发生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封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
①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的融入:如北魏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先进的农牧业生产经验,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
②服饰与风俗的融入:如诗歌描写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③食物的融入:如教材插图《汉人胡食画像砖》就是明证。
2、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鲜卑拓跋氏贵族与汉族世家的联姻:

在统治阶级内部,婚姻不是一种个人的意愿,而往往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维系与巩固家族利益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它来攫取或拓展最大的政治活动空间。这一点在孝文帝倡导的拓跋上层与汉族世家大族的互通婚姻中有很切实的反映。为了巩固两族地主阶级的统治联盟,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联姻,他自己将中原世家大族之女纳入后宫,据《资治通鉴》记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充后宫,陇西李冲……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与此同时,孝文帝还替他的五个弟弟聘娶中原汉世家大族之女为妻,这些世家大族之女,不是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就是出自陇西李氏。
婚姻是双向的,孝文帝在倡导拓跋贵族娶汉族世家大族之女的同时,又鼓励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如范阳卢氏“一门三主”:卢道裕尚献文帝之女乐浪长公主,卢道虔尚孝文帝女济南长公主,卢元尚孝文帝女义阳长公主,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这种胡汉通婚的做法,大大加快了鲜卑族汉化的速度,争取到了一大批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拥护和支持。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