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蔗糖、硫酸钡和碳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B.将FeCl3固体溶解于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
    C.常温常压下,28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一定是2NA
    D.硫酸、熟石灰、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本题信息:2012年月考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云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硫酸钡和碳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将FeCl3固体溶解于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C.常温常压下,28g N2和CO的混合...” 主要考查您对

阿伏加德罗常数

物质的简单分类

电解质、非电解质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物质的简单分类
  • 电解质、非电解质
  •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阿佛加德罗常数:

1mol粒子集体所含离子数与0.012kg碳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符号: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单位:

阿佛加德罗常数是有单位的量,其单位是:mol-1,需特别注意。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考查,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解答该类题目时要细心审题,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留心“陷阱”。主要考查点如下:
1.考查“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的应用
(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H2O、SO3、戊烷、CHCl3、CCl4、苯、乙醇等,体积为22.4L时,其分子数不等于NA
(2)注意给出气体体积是否在标准状况下:如11.2LH2的分子数未必是0.5NA
(3)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2.考查物质的组成
(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OH等。
(2)某些物质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如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Na2CO3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3)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H2O2、CnH2n+2中化学键的数目分别为3、3n+1。
(4)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等。
3.考察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如:Na2O2、NO2与H2O的反应;Cl2与H2O、NaOH溶液、Cu或Fe的反应;电解AgNO3溶液、NaCl溶液等。
4.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的水解
 如1L0.1mol/L的乙酸溶液和1L0.1mol/L的乙酸钠溶液中的CH3COO-的数目不相等且都小于0.1NA;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c(NH4+)<0.1mol/L,但含氮原子总数仍为0.2NA;1molFeCl3水解生成Fe(OH)3胶粒的数目远远小于NA
5.考查一些特殊的反应
如, 1molN2与3H2反应实际生产中得不到2molNH3,因是可逆反应;标准状况下2.24LO2和2.24LNO混合后,由于发生:2NO+O2==2NO2 两个反应,使2.24L<V<3.36L。


有关NA的问题中常见的几种特殊情况:

有关NA的问题分析中易忽视如下问题而导致错误:
(1)碳原子超过4个的烃类物质、标准状况下的SO3等均不是气体,不能使用“22.4L/mol”来讨论问题。
(2)Na2O2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由Na+和O2-构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而不是1:1.
(3)SiO2结构中只有原子无分子,1molSiO2中含有共价键数为4NA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D2O混合后仍为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D2O混合后仍未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1)金属单质:如FeAlCu

(2)非金属单质:如Cl2O2S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5)酸、碱、盐、氧化物

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酸:HClO4 H2SO4 HCl HNO3

常见的弱酸:H2SO3 H3PO4 HF H2CO3 CH3COOH

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强碱:NaOH KOH Ba(OH)2 Ca(OH)2

常见弱碱:NH3·H2O Al(OH)3 Fe(OH)3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a正盐:Na2SO4 Na2CO3 (NH4)2SO4

b酸式盐:NaHCO3 NaHSO4 NaH2PO4 Na2HPO4

c碱式盐:Cu(OH)2CO3 Mg(OH)2CO3

d复盐:KAl(SO4)2·H2O (NH4)2Fe(SO4)2·6H2O

(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按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Na2O Al2O3 Fe3O4
非金属氧化物:NO2 SO2 CO2

按性质分: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酸性氧化物:CO2 SO2

碱性氧化物:Na2O CuO

两性氧化物:Al2O3 ZnO

过氧化物:Na2O2 H2O2

超氧化物:KO2


特殊例子提醒:

(1)胆矾、明矾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不是物质和水的混合物。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
(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无机物分类:

氧化物的分类: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说明(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但是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弱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与其溶解度无关。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虽然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强电解质。
(5)电解质不一定导电,非电解质一定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
注意:
(1)实验过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溶液出现浑浊;
(2)当反应体系呈现红褐色,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应立即停止加热,否则也容易出现浑浊,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2)氢氧化铁的制备:
①原理:FeCl3+3NaOH=Fe(OH)3↓+3NaCl
②操作方法:向试管里注入少量氯化铁溶液,再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③现象: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硫酸钡和碳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