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H2SO4
    ③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D.①③⑤

    本题信息: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H2SO4③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④向石...” 主要考查您对

胶体

硅酸(原硅酸)

二氧化硫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胶体
  • 硅酸(原硅酸)
  • 二氧化硫
胶体: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胶粒直径的大小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①常见的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
②常见的气溶胶:雾、云、烟等;
③常见的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①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即为丁达尔效应。
②布朗运动:粒子在不停地、无秩序的运动
③电泳: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定向移动。一般来讲: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胶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④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该过程不可逆。

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浊液。
(2)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3)聚沉:给胶体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颗粒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聚沉常用来解释生活常识,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等。
(4)电泳现象: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泳常用来分离提纯胶体,如工业上静电除尘。


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1nm 1~100nm >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结构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结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特点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石灰乳 牛奶、油漆

胶体发生聚沉的条件:

因胶粒带电,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沉:

  1. 向胶体中滴加电解质
  2. 向胶体中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3. 加热

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

  1. 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
  2. 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3. 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
  4. 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Fe(OH)3胶体的制备:

操作步骤: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为止。
离子方程式:Fe3++3H2O=(加热)=Fe(OH)3(胶体)+3H+

点拨:(1)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虽叫做溶液,但属于胶体。
            (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气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


硅酸:

①化学式:H2SiO3
②俗称:硅酸干凝胶俗称硅胶
③目前被确认的有正硅酸(原硅酸)H4SiO4(x=1,y=2)、偏硅酸H2SiO3(x=1,y=1)、二硅酸H2Si2O5(x=2,y=1)、焦硅酸H6Si2O7(x=2,y=3)。硅酸组成复杂,随条件而异。一般用通式xSiO2·yH2O表示,由于“H2SiO3”分子式最简单,习惯采用H2SiO3作为硅酸的代表。硅酸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呈弱酸性。硅酸酸性比碳酸还弱,由反应可证明:
④保存:密封保存


硅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原硅酸(H4SiO4)是白色胶状沉淀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H2SiO3SiO2+H2O
②与强碱反应:H2SiO3+2NaOH== Na2SiO3+2H2O


硅酸的用途:

用作气体的吸附剂,油脂和蜡等的脱色剂,催化剂载体,以及分析化学试剂等。

硅酸的制取:

由可溶性硅酸盐稀溶液和酸作用制得正硅酸的不稳定水溶液,失水成偏硅酸即通称的硅酸。放置能缩合成多分子聚合物称硅酸溶胶(mSiO2·nH2O),简称硅溶胶,加热脱水可得硅胶(多孔SiO2含水4%)。由细孔球形硅胶用盐酸浸泡4~6h后用纯水洗涤,烘干72h,用纯水洗涤,再在70~80℃二次烘干制得。也可由硅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硅溶胶,经凝聚,一次洗涤,干燥,浓盐酸浸泡,二次洗涤,干燥而制得。

硅胶:

刚制得的硅酸是单个小分子,能溶于水,在存放过程中,它会逐渐失水聚合,形成各种多硅酸,接着就形成不溶于水,但又暂不从水中沉淀出来的“硅溶胶”。如果向硅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则它会失水转为“硅凝胶”。把硅凝胶烘干可得到“硅胶”。烘干的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而且吸水后还能烘干重复使用,所以在实验室中常把硅胶作为干燥剂。


二氧化硫:

①化学式:SO2
②分子结构:SO2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因此易溶于水,其晶体为分子晶体。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的SO2),易液化(沸点-1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
②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及某些盐反应。如:
 
(2)还原性


(3)弱氧化性

(4)漂白性(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易分解而恢复原色,因此,SO2的漂白并不彻底。在中学化学常见试剂中,能用SO2漂白的只有品红溶液,品红溶液无色溶液恢复原色。


SO2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SO2与强碱反应后固体成分的确定:

SO2与强碱(如NaOH)溶液发生反应后的固体成分取决于二者的用量。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采用数轴分析法讨论。设SO2的物质的量为n(SO2),NaOH物质的量为n(NaOH),数轴代表,如下数轴所示:

分析数轴可得:
(1)则固体物质为Na2SO3,
(2),则固体物质为NaOH 和Na2SO3.
(3),则同体物质为NaHSO3
(4),则固体物质为Na2SO3和NaHSO3,
(5),则固体物质为NaHSO3。


二氧化硫的制备: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1)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2)检验:品红溶液。SO2是中学阶段学到的唯一种既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能使其恢复原色的气体。
(3)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

二氧化硫的用途:

工业上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此外,二氧化硫还可用于杀菌消毒,可以用作防腐剂。

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