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此段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由外国人创办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
    ③近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没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 主要考查您对

中国近现代通讯工具的变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国近现代通讯工具的变迁

通讯工具的变迁:


从驿传到邮政:

1、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
2、民国时期邮政进一步发展。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次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发展:

自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以来,世界交通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鸦片战争后,中国受西方影响建立了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发展的原因:
①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外国先进交通、通讯工具的引进;
②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与通讯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发展。
(2)影响:
①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但从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能源危机,还带来噪音等。


发现相似题
与“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