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④秦王...” 主要考查您对

春秋争霸

商鞅变法

前秦南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春秋争霸
  • 商鞅变法
  • 前秦南伐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
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晋楚争霸: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晋楚发生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
奴隶主之间相互掠夺人口与财富,争取诸侯间的领导权的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
2、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春秋时期形势图:
 

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法见于《史记》。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
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以至于商鞅被害。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的发展和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经推行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春秋

战国

目的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

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内容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

特点

维护旧的奴隶制

用封建代替奴隶制

阶级

旧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
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
2、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南门徙木立信:

徙木为信: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于《史记·商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前秦统一北方:
前秦是氐人所建立的大权,苻坚称帝后,重用汉人王猛开始一系列改革,基本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社会经济有了一定进步,出现了“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的局面。这样,,就为前秦统一北方准备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公元370年-376年,前秦先后灭掉了前燕,从东晋手上夺取益州,有灭掉了前凉和代,统一了北方。

前秦南伐:
前秦的改革时间不长,成果还不稳固,再加上新降服了许多地区,这些地区并不稳定,其中上层分子还在时刻企图复辟。因此,前秦除了军事力量外,整体实力并非十分强大,主要任务仍是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所以王猛临死前,告诫苻坚不要攻打东晋,先治理好北方,但是此时苻坚已经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了,他开始积极部署对东晋的进攻。经过一年艰苦战斗,苻坚夺取了东晋的军事重镇襄阳,彭城以后,错误的估计了形式,认为东晋是“垂亡之国”,不顾众人反对,发动了对东晋的进攻。


前秦帝国皇帝苻坚:
 


发现相似题
与“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①商汤任用伊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