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

    A.华佗——麻沸散
    B.李冰——都江堰
    C.郦道元——《齐民要术》
    D.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
    本题信息:2011年山东省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华佗——麻沸散B.李冰——都江堰C.郦道元——《齐民要术》D.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 主要考查您对

都江堰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张仲景和华佗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都江堰
  •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 张仲景和华佗
  •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 郦道元和《水经注》

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示意图:


知识拓展: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
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
整个工程可分为渠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渠首又由鱼嘴(分水堤坝)、飞沙堰(泄洪排沙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体工程以及金刚堤、人字堤等附属建筑组成。
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君主专制: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焚书坑儒:
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公元前212年,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

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


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
(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
 

“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示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伤寒论》:
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撰写的一部医学著作。原名为《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世医学家奉为经典,张仲景本人也被人称为“医圣”。

五禽戏:
由东汉医学家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制。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也是流传世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因长年练习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


两汉的医学成就:
医学的西汉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当时主要是以阴阳五行来解释人的生理现象,病理现象,并且用这种理论辩证治疗。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针灸疗法,到这时已经有了发展,出现了《黄帝明堂经》等比较有系统的针灸学著作。东汉时的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名医为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西汉病理基学和治疗学的础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从辨症、立法、拟方、用药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整套的医疗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中医理论走向成熟。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使外科手术得以发展。并且创制了“五禽戏”是流传世间最长的养生法之一。

华佗:
 


华佗其人: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精心钻研医术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行医足迹遍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齐民要术》:
北魏末年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其中系统的总结了6世纪以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简介:
《齐民要术》全书10卷,共92篇,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全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好蔬菜作物的栽培,果树的培植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其中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如果树的嫁接,果树的熏烟防霜法,葡萄的冬季埋蔓法等。
《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通过为古书《水经》做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著作。

《水经注》:
 


《水经注》内容:
《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学名著,也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华佗——麻沸散B.李冰——都江堰C.郦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