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根据以下四个片段联想
    ①前身称“司南”,
    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③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上述所指的技术应该是
    [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船技术
    本题信息:2012年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根据以下四个片段联想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上述所指的技术应该是[ ]...” 主要考查您对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

郑和下西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
  • 郑和下西洋
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传播和意义:
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7世界传到了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过了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和非洲,欧洲人又带着纸张传进了新大陆美洲。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造纸术从我国传播出去以前,朝鲜、日本用过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的“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作纸写字。在这些书写材料中,有的很脆,有的很笨重。据说欧洲在没有纸之前,抄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因此,这些材料也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后,解决了上述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时间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的:“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一个没有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活字印刷术:
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原来的正版雕刻改为胶泥雕刻烧制的单字,再排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较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所以推广很快。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欧洲直到400年后才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特点:
经济省时节省雕版费用,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意义
1、传播:
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埃及和欧洲,逐渐发展成为金属活字印刷。
2、意义: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做用。


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
 

相比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没有了作用。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
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有相关记载,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指南针的应用: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意义: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的应用:
火药的起源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事情开始应用与军事,北宋时期,政府在东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知道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指南针:
 



国外伟人对中国四大发明的评价:
国外的伟人们对中国的四大发明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导师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发现相似题
与“根据以下四个片段联想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