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实行改革。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同时,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还从每个部落选1人组成 “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1)概括归纳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材料中的“僭主政治”是指什么事件?为防止该事件再次重演,克里斯提尼制定了什么法令?
                                                                                                                                                                           
    (3)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关系?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实行改革。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同时,在每个部落中选5...” 主要考查您对

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 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僭主政治:

希腊文Tyrannia的意译,一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


僭主政治的特征:

①名义上的特征:
“希腊的僭主都不称王(巴西琉斯)。他们是事实上的专制君主,他们都用一些谦逊的称号,如‘终身执政官’、‘全权将军’等”。然而,僭主虽然是事实上的王,但他们却始终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王”而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希腊的王权“起源于宗教色彩浓厚的古代,王权周围围绕有神佑的光轮”。僭主始终被人们视为政权的篡夺者,始终都是不合法的王。
②形式上的特征:
这在上面的“含义”部分已做了表述,一是具有强大的力量;二是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
③实质特征:
如前所述,僭主独立于两大阶级之外,压制贵族的利益,给平民施以一定的好处,从而缩小两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其他利益上的差距。只有这个特征才最好地体现出僭主政治的“中介”地位。


僭主政治与雅典城邦体制下的贵族寡头政治联系和区别:

贵族寡头政治: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废除了世袭制、终身制。贵族寡头政治取代君主制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向民主政治转变提供了可能。但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僭主政治:是一种个人专制的政体,是一些野心家利用贵族寡头政体面临新形势下的无能,纠集心怀不满的平民群众、组织个人卫队,毁弃当时的宪法和惯例,夺取政权而形成的。夺取政权后,由于其本身出身于平民,所以实行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政策,他们大都装扮成平民群众的保护人,领导他们对付贵族的任何不公道的损害,然而政权则不向平民开放。


梭伦出走:

1、原因:
①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尽管梭伦改革意义重大,但由于仍保留了大量的氏族制度残余,加之梭伦改革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因而梭伦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梭伦没有完全迁就贵族也不代表平民利益,改革不可避免的引起贵族的怨恨和平民的不满足,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仍在继续并走向激化。
2、出走:
梭伦年少时,曾一度外出经商,周游了希腊和小亚细亚很多地方,增长了不少见识。这次因雅典内部形势紧迫,梭伦在任期届满后,晚年再次出游他乡,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僭主政治的建立:

1、背景:雅典政局动荡,三派纷争。
①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②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改革
③海岸派: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2、建立: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
3、结果:进一步推动民主进程。
 


 


庇西特拉图:

庇西特拉图(约前600~前527)雅典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公元前594年庇西特拉图的亲戚梭伦实行宪法改革,提高雅典下层阶级的经济地位。但是贵族们为夺取执政官的职位而展开激烈的斗争。到庇西特拉图成年时,他们已经形成两大派别,即以利库尔戈斯为首的平原派和迈加克利斯所领导的海岸派。公元前565年左右,庇西特拉图开始组织自己的政治集团,取名山地派。在公元前561年一度执掌政权。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他与迈加克利斯的女儿结婚,再次执掌雅典的政权(约前556~前555)。不过利库尔戈斯和迈加克利斯联合起来将他从雅典赶走。庇西特拉图在希腊北方漂泊数年。公元前546年,他来到优卑亚岛的埃雷特里亚,在帕伦尼一役大胜雅典军队。庇西特拉图第二次成为雅典的主宰,大权独揽,建立起僭主政治,直到公元前527年去世为止。
庇西特拉图成为了雅典的主宰,大权独揽,建立了僭主政治,并在“僭主”的外衣下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梭伦时期民主改革的措施,竭力增进雅典城邦的统一和尊严。
首先,他继承并发展了梭伦时期的政治政策,对法律的修定和普遍颁行,使得政府日益正规化,并对贵族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颁发法令使得公民大会继续召开,400人议事会仍负责为公民大会草拟议程;执政官和其他公职的选举活动也照常进行。庇西特拉图的巡回法庭,对贵族进行的赤裸裸的放逐与暗杀以及改进税收对贵族的经济特权的打击等种种的措施使得贵族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削弱。
其次,在僭主制下政治清明、司法改进有利于农民生产。庇西特拉图严禁平时携带武器,“致力和平,保持安靖”,修昔底德认为雅典是希腊第一个过上和平、安逸生活的城邦。雅典征收了农业税,根本上解决了粮荒。从而使得地域组织在许多城邦内彻底取代血缘组织,标志国家取代氏族斗争的完结。
再次,庇西特拉图在外交政策上对梭伦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深化。在庇西特拉图的带领之下,雅典通过武力征服,基本控制了前往黑海和南俄的通道,建造大批商船与舰队,又在赫勒斯滂海峡建立起殖民地,以控制黑海地区的贸易。同时在雅典大兴土木,修筑神庙和道路。与此同时,他发行了将流通500年而不衰的“枭鸟币”,整饬市场,架设输水管道为城市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大兴土木,系统开采劳里温银矿,还以贷款扶植小农的园艺业生产。庇氏的工商政策卓有成效,其标志是当时的阿提卡彩绘陶器行销地中海各地,到处排挤着科林斯陶瓶。
最后,对宗教文化事业的重视有利于公民国家精神的培育。城邦主神崇拜(如雅典之雅典娜、萨摩斯之赫拉)在官方提倡和支持下蓬勃发展。雅典娜则是城邦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保护神。庇西特拉图还把厄琉西斯地母秘祭置于国家控制下,并亲任指挥。通过宗教的改革使得鼓励分裂、弘扬贵族世系的英雄崇拜为更民主的城邦宗教所压倒。

僭主政治:

希腊文Tyrannia的意译,一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一词起初并无贬义,在诗人(如品达)的作品中有时亦称“僭主”为“王者”。雅典的庇西特拉图(公元前6世纪)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击贵族势力,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树。科林斯僭主柏利安被列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如对西西里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父子即是。中古时期,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曾实行过僭主政治。



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

1、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2、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
3、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4、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为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

克利斯提尼改革:

1、时间: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推行改革
2、主要内容:
①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②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
③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④制定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
3、作用:
以新的地域组织代替原始血缘组织;使所有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事务,使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


克里斯提尼及其改革:

克里斯提尼出身于雅典名门大族,公元前509年,他依靠平民驱逐斯巴达支持的贵族派代表萨洛拉。公元前508~前507年,出任执政官,推行改革。改革后,雅典以新的地域组织,代替了原始的血缘组织,一般认为,它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他的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最高级的政治事务,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比梭伦的改革“要民主得多”。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
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新部落的组成就注意到在消除氏族贵族影响的同时,也注意糅合三派,因而组成比较复杂。其办法是每一地区部落都包括三个位于上述三种地区的“三一区”,例如新组成的名为潘迪奥尼斯的地区部落就包括位于海岸的三一区米里诺斯,位于山地的三一区派阿尼亚,位于平原的三一区古达特内昂,三地合一而成新区。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正是在彻底按地区组成这一点上,克里斯提尼改革沉重打击了氏族贵族,使他们依靠旧的氏族血缘关系影响选举成为不可能,雅典的国家组织也由于摆脱氏族关系的残余而完全形成了。
2.在组成新的选区之后,克里斯提尼便以10个部落各选50人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取代梭伦的四百人会议。
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是所有公民不分等级皆可担任,比四百人会议更民主。选举办法也有创新:各选区基层单位(相当于村庄的德莫斯)按人口比例确定的名额在合格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样一来,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实际上在他一生中也只有一两次获选的机会。五百人会议的权力也更为扩大,除了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所有议题均先由它讨论并由它主持公民大会外,它又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由其500成员按部落分为10组,在一年内轮流值班,称为“主席团”,每组50人内部也是轮流抽签值班,而在每人值班那天,他便是雅典国家地位最高的公职人员,有权主持公民大会、接见外国使团。
3.军队组成的改动。以前按血缘部落征兵的办法现在改为按地区部落征兵,每部落提供一队重装步兵、若干骑兵及水手,并且选举一名将军为统领。10名将军组成将军委员会,由军事执政官任主席。将军之职按公民自费服役的传统,不仅没有薪饷而且要由自己出资装备一切(包括勤务兵),因此只有家产丰厚的人才愿意和可能担当。所以,它始终不搞抽签而只由选举产生,并可连选连任(但也可以随时罢免),后来这一职务便成为奴隶主上层掌握的要职,对雅典政局影响较大。
4.行陶片放逐法(陶片是指选票),它是按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对某一公民实行政治放逐,因投票时把定罪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而得名。每年由五百人会议提请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应行此法,若大会同意就召开全体公民集会进行投票,只要出席人数达到6000而某人获多数票就要流放国外10年,但不动其财产。这个放逐法对那些不受群众欢迎的头面人物(往往是贵族)是很大的威胁,不失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