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
    C.10 mL 0.10 mol•L-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H+)>c(OH-
    D.完全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

    本题信息:2009年红桥区一模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B.NaHCO3溶液中:c(H...” 主要考查您对

导电性(单质、溶液、熔融状态导电)

溶液pH的有关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导电性(单质、溶液、熔融状态导电)
  • 溶液pH的有关计算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1.金属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属于物理现象,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导电能力减弱。电解质溶液靠自由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在导电的同时要发生化学变化,即被电解。
2.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
(1)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主要决定因素):温度一定,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2)温度: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与金属导电相反)。
(3)单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例如:氨水中通入少量HCl,原来的氨水是弱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弱,当通入少量HCl 转变成NH4Cl时,因NH4Cl完全电离,离子浓度明显增大,故导电能力增强。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例如:较浓醋酸的导电能力比极稀HCl溶液强,这是由溶液中自南移动离子浓度大小决定的。又如:CaCO3虽为强电解质,但溶于水所得溶液极稀,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太小,溶液导电能力极差。

溶液pH的计算方法:

总体原则
(1)若溶液为酸性,先求C(H+),再求pH;
(2)若溶液为碱性,先求C(OH-),再由,最后求pH。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溶液,如溶液,设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强碱溶液,如溶液,设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两强酸混合后pH的计算
先求出混△后的再根据公式求pH。若两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小的加0.3。如pH=3和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pH=3.3。
3.两强碱混合后pH的计算
先求出混台后的再通过求出混合后的c(H+),最后求pH。若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大的减0.3。如pH=9和pH=11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pH=10.7。
4.强酸与强碱混合后pH的计算
强酸与强碱混合的实质是中和反应即中和后溶液的pH有以下几种情况:
(1)若恰好中和,pH=7。
(2)若剩余酸,先求中和后的c(H+),再求pH。
(3)若剩余碱,先求中和后的c(OH-),再通过求出最后求pH.
注意:强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规律:
①若二者pH之和为14,则混合后的溶液呈中性, pH=7
②若二者pH之和大于14,则混合后的溶液呈碱性
③若二者pH之和小于14,则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
5.溶液稀释后求pH
(1)对于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增大1 个单位;对于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增大不足一个单位。无论稀释多少倍,酸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大于7,只能趋近于7。
(2)对于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减小1 个单位;对于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体积,pH减小不足一个单位。无论稀释多少倍,碱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小于7,只能趋近于7。
例如:pH=6的HCl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7 (不能大于7);
pH=8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7(不能小于7):
pH=3的HCl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5;
pH=10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溶液pH=8。
注意:弱酸、弱碱的稀释:在稀释过程中有浓度的变化,又有电离平衡的移动,不能求得具体数值,只能确定其pH范同。
例如:pH=3的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
pH=10的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8<
pH=3的酸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
pH=10的碱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


发现相似题
与“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