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阅读下表,表中反映的该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有
    表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主要产品完成情况
    产品项目
    单位
    数量
    增长率(以1932年为100)
    汽车
    万台
    20
    832

    万吨
    1300
    189
    棉织品
    亿米
    51
    488
    农业总产值
    亿卢布
    262
    154
    工业总产值
    亿卢布
    927
    220
    ①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
    ②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③实施不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
    ④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
    A.①②          B
    本题信息:历史单选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表,表中反映的该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有表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主要产品完成情况产品项目单位数量增长率(以1932年为100)汽车万台20832钢...” 主要考查您对

斯大林模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过程: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主要特征(表现):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2)消极影响: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其他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表,表中反映的该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有表 苏联“二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