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对天主教会产生巨大冲击或挑战的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④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对天主教会产生巨大冲击或挑战的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民族国家的形成③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④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主要考查您对

宗教“异端”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宗教“异端”
  •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异端”:

中古西欧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宗教“异端”:

1、“异端”的概念:中古西欧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反宗教“异端”的主要表现: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在各派异端学说中,规模较大而且影响较深远的是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阿尔比派。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心开展活动,盛行于12~13世纪。该派又分为两个教派:一为华尔多派,一为纯洁派。华尔多派反对教会的奢侈生活,反对教会拥有财产,提倡简朴的生活,主张平均贫富。纯洁派则认为封建秩序和教会都是罪恶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里人,主张教徒以自身的纯洁来同罪恶划清界限。教材主要介绍了纯洁派的一些主张。阿尔比派思想在人民中传播迅速,引起了教会的极大恐慌,教皇于1208年亲自组织十字军到法国南部镇压。并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异端”裁判所,许多持“异端”思想者被用残酷的火刑烧死。
(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人物:
约翰·威克里夫是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首次把拉丁文《圣经》完整地译成英文,他提出了激进的教会改革主张。
主张:
①怀疑教会财产的正当性,提出应由国王没收的主张;
②否认教皇拥有教会的最高权威;
③批驳对餐礼的传统解释;
④认为《圣经》才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影响:威克里夫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拉开了基督教会内部改革的大幕。
(3)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人物:
胡司是捷克布拉格大学教授,历任神学系主任、校长。1401年受神父职,次年起兼任布拉格伯利恒教堂教士。他受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思想影响,将《圣经》从拉丁文译为捷克文,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胡司的宗教主张引起了罗马教皇和德国天主教会的仇恨。1414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诱骗胡司到会,将其逮捕。次年7月以异端罪用火刑处死。
主张:
①反对天主教会盘剥捷克,严厉谴责教皇兜售赎罪券,反对教会占有土地,要求取消教会地产;
②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与残暴,认为主礼教士和教徒是平等的,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
③主张用捷克语举行宗教议式。
影响:在欧洲各国的早期宗教改革中,捷克胡司的宗教改革活动影响最大。胡司之死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极大义愤,由此而引发了捷克人民长达15年之久的胡司战争。
3、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挑战、愿望、影响)
①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这些异端派别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了,但在天主教的历史上起了改革先驱的作用。


“异端”法庭:

中世纪罗马教廷镇压异端的特殊法庭,又称为“异端裁判所”。自12世纪开始,西欧反对正统教会的异端运动日益兴起。面对日益高涨的异端运动,教皇芦修斯三世在1184年发布了《反对异端》的通谕,命令各教区建立宗教裁判所,规定了对异端分子的刑罚。但是,这一时期的裁判所,只能由地方主教兼管,还不是自成系统的专门机构。霍诺留三世继位后,看到地方主教镇压异端不力,遂于1220年发布通令,命令各地设立直属教皇的“异端法庭”,以镇压异端和异端嫌疑者为名,残酷迫害一切揭露教会黑暗、反对封建制度的人。格利高里九世继任教皇后,又于1233年发布通谕,重申霍诺留三世关于建立宗教法庭的措施,并进一步规定裁判所可以要求地方主教全力协助。异端法庭规定,任何人,即使罪犯、恶棍也都可充当控告人、见证人,倘若被告不承认“罪行”,得反复用刑拷问。被告可不经审判即予处死,并没收全部财产。此后,异端法庭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地均先后设置。宗教裁判一般设在每个地区的修道院里,由乞、托钵僧团主持,设有监狱。托钵僧不仅是法官,同时也是密探和“宪兵”。他们到处侦察、搜捕所谓异端。凡是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稍有不满的人,便被扣上异端罪名,抓进宗教裁判所,进行秘密审判,严刑拷打。被判为异端的,轻则处以徒刑、流放,重则处以终生监禁或火刑(活活烧死)。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最为猖狂,从1483年至1498年仅15年间,就有8200余人被处以火刑,89000余人被处以其他刑罚。在宗教裁判所存在的整个期间,先后被判罪的异端分子多达38万人。在天主教会的统治中心罗马,在15世纪以后的150年间,被烧死的就有3万人。宗教裁判所扼杀进步思想和学说,残害科学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斥为“完全不合乎圣经的异端邪说”,遭到查禁。宣传和发展哥白尼“日心说”的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于罗马鲜花广场。反对神学世界观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遭受长期迫害与折磨。

胡司战争:

1419年7月捷克爆发了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性质的大规模的起义。起因是教皇和德皇失信处死了胡司,起义的矛头指向德国人控制的教会。起义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南方的塔波尔城为中心的一派被称为塔波尔派,他们比较激进,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下层劳动者。这支起义军成为胡司战争的主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塔波尔派起义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纲领。他们只是反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废除国王,取消繁重的封建义务。他们要求没收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在他们内部,分为两个公社,一个是内部生产公社,负责战时的生产供应,另一个是作战公社,负责保卫他们建立的社会。塔波尔派的主要首领是瓦茨拉夫·科兰达。
另一个派别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圣杯派,他们是胡司起义的温和派,其成员大多是中产阶级和中小贵族。这一派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于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市发动起义,夺取了城市的管理权。他们有具体的管理纲领,于1420年拟定了布拉格四条款。他们要求没收教会财产,捷克宗教独立,禁止外国人担任捷克官吏。他们在宗教问题上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所以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要求还包括传教自由,可以用任何语言传教,废除僧侣对世俗财富的占有,僧侣犯罪也应象平民一样论处等。胡司起义爆发以后,捷克国王受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兼任捷克国王。由德国皇帝兼任捷克国王的作法遭到人们更强烈的反对。西吉斯孟德从1420年4月到1431年8月共组织了5次十字军来镇压起义。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式卡(1378—1424年)周围,英勇抗战,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尔起义军。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2)时间:14~16世纪
(3)地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些城市。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分享政治权利和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2)表现: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一些大的诸侯国也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
(3)影响:
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3、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在1503年发表了《基督的战士手册》,强调信仰发自内心,而不在于外在的礼仪。1509年他撰写《愚人颂》,对教皇和上层教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些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而在阿尔卑斯山以北,人文主义者研究了《圣经》的希腊文本,发掘出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并传播开来,结果人们发现当代天主教会对于基督教教义所作的解释及天主教会的整套组织制度及仪式,与《福音书》中的记载大相悖谬,从而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据。

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2)政治上: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发展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思想上:异端思想的出现、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4)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5)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对天主教会产生巨大冲击或挑战的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民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