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 主要考查您对

早期改良思潮

清朝晚期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早期改良思潮
  • 清朝晚期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早期改良思潮:

1、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思想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
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4、影响: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起承上启下作用。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郑观应:

1842—1922,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待鹤山人。1858年(咸丰八年)放弃科举,到上海学商。此后20年左右,在经营工商业的过程中,关心时政,留意西学。1892年后,由盛宣怀保举入轮船招商局任帮办,后改会办。1902年冬,郑观应辞去招商局会办。次年,他改任粤汉铁路购地局总办。1906年,被举为粤汉铁路商办公司总办。1909年又入轮船招商局任会办。晚年政治表现落伍,拥护“立宪”,反对革命。但又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和军阀混战不满。1922年5月,病逝于上海招商公学宿舍。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后编》、《南游日记》、《西行日记》、《罗浮待鹤山人诗草》等多种。作为中国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在政治上,郑观应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明确提出在中国建立议会制度的主张;在经济上,他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力主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在文化教育上,他提出改革科举,提倡西学,广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郑观应务实求真,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富强救国”、全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和方法。虽然他以思想家著称于世,但他还是一个用思想指导行动的实业经营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风气还未大开的时代里,郑观应所言所行,不仅激励了同侪,而且也鼓舞了来者。

王韬:

1828—1897,近代中国著名洋务思想家、政论家、报人、文学家。初名利宾,字兰卿,入县学后改名瀚,字懒今,后更名韬,字仲潜,一字子潜、紫诠,自号天南遁叟,晚年称弢园老民等。1847年,王韬迫于生计接受英国伦敦会新教传教士麦都思的邀请,到墨海书馆任编辑,由此改变了王韬一生的生活轨迹和思想观念。在翻译西书的同时,王韬十分关心时事,不断地抨击列强在华的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不断抨击清政府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种制度中存在的弊端。1862年2月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把改良政治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不久,王韬的上书被清军获得,清朝官员指控王韬有通太平军之嫌,派兵捉拿。当年10月逃至香港。开始了长达22年的流亡生活。在此期间。王韬翻译《尚书》《诗经》等中国儒家经典,还游历了英、法等国,使他大开眼界,深感中国的落后与差距。王韬对英国君主立宪的政体很感兴趣,专门到伦敦英国议会参观,多次去旁听英国下议院开会,目睹议员们在议院中自由表达对“大政重务”的看法。王韬称这种政体为“君民共主”。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亲自撰写文章,评论时政,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率先喊出“振兴中国”、“变法自强”的口号。他主张中国学习西方,扫除封建偏见,重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他在《循环日报》上撰写《变法》(上、中、下三篇)、《变法自强》(上、中、下三篇)、《重民》(上、中、下)、《洋务》(上、下)、《尚简》、《治中》等数百篇政论文章,系统地宣传了他的“变法”主张,具体提出了变法图强的纲领、方案。王韬强调要在变法的基础上,治理中国内政,变革封建专制政体及其制度,仿效实行英国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进而建立新的资产阶级的国体。王韬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来观察中外历史的演变,肯定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的趋向,肯定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认为中国只有变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在政治改革方面,王韬提出,其一,要“重民”,开言路,启民智,得民心,这样才能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君民共主”的政治体制。其二,裁撤冗员,清理仕途,改革律例,简化繁文,也是为建立君主立宪政府所必须进行的政治改革内容。在文教改革方面,王韬提出要改革旧的科举取士和教育制度。在军事改革方面,王韬提出改革武科、武学,进行新式练兵。在外交改革方面,王韬提出了展开独立外交等一系列主张。在经济改革方面,王韬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强国。
1893年,经陆皓东介绍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相识,对孙中山的变法主张大加赞赏,并为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润色。1897年,“不作人间第二流,奔腾万里驾轻舟”的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变法自强和君主立宪制的首倡者王韬,在上海寓所城西草堂病逝,享年70岁。



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戊戌年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又达到一个狂潮。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突然出兵占领胶州湾,并无理要求租借胶州湾。愚蠢的清廷竟然邀请俄国舰队来到胶州湾,希望以此遏制德国,结果引狼入室,俄军趁机强占了大连、旅顺两港。1898年农历二月十一日,俄国向清廷要求租借两港二十五年,清廷被迫答应。接着,法国要求租借广州湾九十九年,并把魔爪伸向粤桂;英国要求继续九龙半岛的九十九年借约,更无理强行租借日本撤离后的威海卫;日本则向清廷声明:不得割让与台湾相近的福建省(伺机窥视福建);俄国更贪婪地祸及满、蒙、新疆。这样,中华民族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
(1)《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
背景: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德国公然派出舰队侵占中国山东胶州湾。沙俄租占旅顺大连湾,并将整个东北均置于其魔爪之下。接着,其他列强也纷起效尤,进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争夺独占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内容:指出变法图强才能救亡图存
影响:感动光绪帝,为光绪帝采取接见任用康有为的行动提供了机会。
(2)《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内容: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2、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
3、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
时间、地点:1898年,北京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性质: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分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学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由此也可见维新变法风气在全国各地蓬勃的情况。


保国会:

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30条。第一条说:“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县设立分会,略具政党规模。后来,保国会又在北京嵩云草堂、贵州会馆开过两次会。康有为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并说:“我四万万同气同种之胄,忍回视其奴隶牛马哉!”他主张“合群以救之”,“激耻以振之”,“厉愤气以张之”,“奔走呼救”,“以保一大国”(《保国会叙》)。梁启超也在4月21日演说保国会开会大意,说明“瓜分”危机,强调“合群智以讲求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国闻报》)。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保国会的规模比强学会大,后来列为“四卿”而参预新政的林旭、刘光第、杨锐等都是保国会会员。
发现相似题
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