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六年级数学

首页
  • 判断题
    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错误的打上“×”。)
    (1)“a”是一个素数,它的全部约数的和是“a+1”。
    [     ]

    (2)检验张师傅所加工的100个零件中有5个不合格;接着让张师傅又加工了2个零件,检验是合格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张师傅加工的零件的合格率是97%。
    [     ]

    (3)今年,=3,所以爸爸的年龄和小明的年龄成正比例。
    [     ]

    (4)如果“a”是大于0而且小于1的数,则下面式子的大小关系是:>a>a2
    [     ]

    本题信息:2009年浙江省小考真题数学判断题难度一般 来源:张思媛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错误的打上“×”。)(1)“a”是一个素数,它的全部约数的和是“a+1”。[ ](2)检验张师傅所加工的100个零件中有5个不...” 主要考查您对

分数的认识及意义

因数,倍数,约数,公因数(公约数),公倍数

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

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分数的认识及意义
  • 因数,倍数,约数,公因数(公约数),公倍数
  • 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
  • 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
分数的认识:
1、单位“1”


2、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如: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一堆糖,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一堆糖,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3、分数单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




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用分数表示。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  
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和倍数都表示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常见的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百分数应用题关系式: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百分率:例: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利率=利息÷本金×100%
折数=现价÷原价
成数=实际收成÷计划收成
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100%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k(一定);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正比例和反比例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


反比例的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包括三个数量,一个定量和两个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关系。一种量发生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成反比例的量:
前提:两种相关的量(乘法关系)
要求: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相同点:
①正比例和反比例都含有三个数量,在这三个数量中,均有一个定量、两个变量。
②在正、反比例的两个变量中,均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并且变化方式均属于扩大(乘以一个数)或缩小(除以一个数)若干倍的变化。
不同点:
①正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反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②正比例的图像时上升直线;反比例是曲线。
③公式不同:正比例是(=k(一定)),反比例是(xy=k(一定))。
④规律不同:正比例是一个数缩小,另一个数也缩小,一个数扩大,另一个数也扩大;反比例是一个数缩小,另一个数就扩大,一个数扩大另一个数就缩小。 


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的方法: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3)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就是成正比例的量;若积一定,就是反比例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