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A河干支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1)简述甲国图示区域内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在地形、气候特征上的显著差异。(8分)
    (2)分析A河干流枯水期出现在7月至9月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分析图Ⅱ阴影部分地区成为甲国优质热带水果种植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9分)
    材料三 甲圆人口约1.94亿(2011年),分布极不平衡,绝大多数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且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近年来,该国出现人口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地和中小城市迁移的趋势,这些市镇辖区的经济正在向农业、商业、石油开采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转型。
    (4)简析甲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2分)

    本题信息: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A河干支流水量的季节变化(1)简述甲国图示区域内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在地形、气候特征上的显著差异。(8分)(2...” 主要考查您对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

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

地图的要素:

1、方向 
(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例与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而注记则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
例如:“▲泰山1532.7米”中“泰山”和“1532.7米”是注记,“▲”属于图例。     
3、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5)比例尺的缩放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6)实地面积的计算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
(7)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②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相对高度的计算:
1)在剖面图上的两地相对高度,就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海拔高度的差
2)在等高线图上计算一座山、一个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是近年来常考查的知识点,一是可能求最大的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的相对高度。依据数学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公式是:(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发现相似题
与“(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A河干支流水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