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数学

首页
  • 解答题
    某初级中学准备组织学生参加A、B、C三类课外活动,规定每班2人参加A类课外活动、3人参加B类课外活动、5人参加C类课外活动,每人只能参加一项课外活动,各班采取抽签的方式产生上报名单.假设该校每班学生人数均为40人,请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给出结果即可):
    (1)该校某个学生恰能参加C类课外活动的概率是多少?
    (2)该校某个学生恰能参加其中一类课外活动的概率是多少?
    (3)若以小球作为替代物进行以上抽签模拟实验,一个同学提供了部分实验操作:①准备40个小球;②把小球按2:3:5的比例涂成三种颜色;③让用于实验的小球有且只有2个为A类标记、有且只有3个为B类标记、有且只有5个为C类标记;④为增大摸中某类小球的机会,将小球放入透明的玻璃缸中以便观察.你认为其中哪些操作是正确的?(指出所有正确操作的序号)
    本题信息:2006年资阳数学解答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某初级中学准备组织学生参加A、B、C三类课外活动,规定每班2人参加A类课外活动、3人参加B类课外活动、5人参加C类课外活动,每人只能参加一项课外活动,各班采...” 主要考查您对

概率的意义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概率的意义
  •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概率的意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p,概率从某种数量上刻画一个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事件和概率的表示方法: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A,B,C,…,表示事件A的概率p,可记为P(A)=P。
事件的概率: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A的概率为0<P(A)<1。
注:(1)在n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m满足0≤m≤n,所以0≤≤1,故0≤P(A)≤1;
(2)P(A)=0表示事件A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P(A)=1表示事件A是必然发生的事件;
(3)概率越大,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小,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4)人们通常对随机事件进行大量的反复试验来研究概率,一般大量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二次函数的最值:
1.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则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有最低点,那么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y最小值=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有最高点,即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最大值=
也即是: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当时,
2.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那么,首先要看是否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x=时,;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当x=x2 时,,当x=x1;如果在此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当x=x1时,,当x=x2 。
发现相似题
与“某初级中学准备组织学生参加A、B、C三类课外活动,规定每班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