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相同点不包括
    [     ]

    A.都对幕府统治不满
    B.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
    C.都以“攘夷”为重心
    D.领导力量和根据地基本一致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对幕府统治不满B.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C.都以“攘夷”为重心D.领导力量和根据地基本一致” 主要考查您对

“尊王攘夷”

倒幕运动的兴起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尊王攘夷”
  • 倒幕运动的兴起

“尊王攘夷”含义:

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


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与中国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比较:

(1)背景不同:齐桓公是在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强大,纷纷起来争霸时提出的;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是在西方列强势力侵人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而当时幕府统治者却实行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时提出的。
(2)含义不同: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含义是拥护周王室,排斥异族;日本中下级武士提出的“尊王攘夷”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结果不同:齐桓公利用此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演变为倒幕运动。


“尊王攘夷”:

1、兴起的原因:暗杀井伊直弼的“樱田门事件”(1860年)。
2、兴起:尊攘派与“尊王攘夷”
1860年,井伊直弼被暗杀后,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发动了“尊王攘夷”运动。尊王攘夷思想本源于中国朱熹“攘夷狄以尊周室”的学说,19世纪开始流行于日本有识之士的著述中,目的是加强幕府统治。到“安政条约”签订后,尊王攘夷思想成为下级武士反对幕府的指导思想,他们与手工工场主、商人、新兴地主相结合,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尊王攘夷派。尊攘派志士制造了多起反对外国人的事件,并用恐怖手段袭击幕藩首脑人物,试图通过这些行动给幕府施加政治压力。
实质: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
3、参与阶层:
领导者:中下级武士
支持者: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
响应者:富农、手工场主和商人等。
4、主要活动:
(1)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2)制造多起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事件:
①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
②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
③组织“骑兵队”直接抗击外国侵略者。
5、终结:
(1)原因: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外国侵略者,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严厉的镇压。
(2)标志:1863年“京都政变”,次年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尊王攘夷运动:
兴起背景: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的统治也发生了危机。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开国后物价上涨,食品缺乏,封建主加重剥削,下层群众生活更加困苦。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的次数增加,这对幕府的封建统治秩序是个沉重的打击。其次,在民族危机面前,商人、手工工场主、新地主及持改革立场的下级武士与幕府的矛盾加深,并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开国前,幕府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百般阻挠,开国后,它对侵略者的退让和对内榨取的加重,更使初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因素受到威胁;面对外国商品的进军,日本的制造业得不到任何保护,黄金只能流往国外而不能转化为资本。持改革立场的下级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到主张倒幕。第三,在内外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以萨摩、长州为代表的西南强藩大名与幕府的矛盾也加深了。他们反对幕府的专制,要求改革朝政,从而推动了尊王攘夷运动及倒幕运动的兴起。
尊王攘夷运动的经过:1860年3月,一些下级武士在江户制造了“樱田门外事件”,刺死幕府首脑井伊直弼。这标志着日本政局开始发生转变,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下级武士一跃成了政治舞台的主角。
“尊王”是指尊奉天皇,“攘夷”即驱逐外国侵略者。尊王攘夷思想本源于中国朱熹“攘夷狄以尊周室”的学说,19世纪开始流行于日本有识之士的著述中,目的是加强幕府统治。到“安政条约”签订后,尊王攘夷思想成为下级武士反对幕府的指导思想,他们与手工工场主、商人、新兴地主相结合,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尊王攘夷派。尊攘派志士制造了多起反对外国人的事件,并用恐怖手段袭击幕藩首脑人物,试图通过这些行动给幕府施加政治压力。尊攘派势力的发展壮大引起幕府的恐慌。1863年8月18日,幕府和孝明天皇联手发动“八一八政变”,将尊攘派势力赶出京都。此后,各藩的尊攘活动也遭挫折。“禁门之变”后幕府讨伐长州藩,在内外夹击下,长州藩被迫屈服,长州藩的政权落到主张“恭顺”幕府的人手中,历时4年半的尊王攘夷运动到此结束。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盲目“攘夷”是行不通的。要改变日本落后的现状,必须打倒幕府。于是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的兴起:

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以后,尊攘派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积弱而被列强宰割作为教训,决定奋起自强。自强首先要振兴工商业,实行开国,扩大对外贸易,以集中政治军事资金。在此以前,尊攘派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到了此时,根本战略应由攘夷转为倒幕,并为倒幕而要求“开国”,于是放弃了攘夷论。就这样,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这是幕末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
2、领导者:
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根据地: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
4、“大政奉还”:
(1)起因:
①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②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的准备;
③京都朝廷的支持。
(2)经过:
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第二次征长战争之后,幕府已失去统治日本的能力。土佐藩的维新志士坂本龙马极力提倡“大政奉还论”,大政奉还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朝廷”,“设立上下两个议会”,“订立宪法”等。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内丰信认为新立法机关的首长应仍然由将军担任,于是他便写了一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呈给幕府。当德川庆喜收到这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后,便一口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因为幕府可以籍著大政奉还重新掌握统治日本的权力。
10月24日德川庆喜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明治天皇,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史称“大政奉还”。

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

(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
(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领导正确。
(5)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


大久保利通:

1830—1878,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重臣。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出身于萨摩藩鹿儿岛下加治屋町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早年属藩政改革派。庆应年间参加倒幕运动,成为倒幕派中心人物。曾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领导建立萨长反幕联盟(1866),制定举兵讨幕计划(1867)。1868年第二次征长战争期间,萨摩藩拒绝出兵。为推进倒幕工作,大久保和西乡隆盛一起在朝廷、幕府、诸藩之间进行活动。1868年1月3日“王政复古”政变成功。维新政府成立后,1868年任参与,翌年任参议。明治四年(1871)6月任大藏卿。11月随从岩仓具视全权大使赴欧美考察。在德国,大久保对德国宰相俾斯麦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回国按照德国模式经营国家。1873年5月回国就任参议,反对西乡隆盛等主张的“征韩论”。11月兼任内务卿,努力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对外则侵略中国台湾,亲自到中国和清政府谈判台湾问题,逼迫清政府交付50万两赔款。1875年派遣军舰炮击朝鲜江华岛。1877年镇压西乡隆盛的叛乱。同年授予勋一等旭大授章,叙正三位,和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合称“明治维新三杰”。1878年5月14日,在东京纪尾井坂被不满士族岛田一郎等刺死。后刊有《大久保利通日记》二卷、《大久保利通文书》十卷。


发现相似题
与““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对幕府统治不满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