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探索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了。……要推进整个经济,所需要的正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上。……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
    ——摘编自《斯大林全集》
    材料二 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要改进劳动标准,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                                           ——《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模式对苏联兴衰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和斯大林模式的本质区别。(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2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探索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已转...” 主要考查您对

斯大林模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过程: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主要特征(表现):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2)消极影响: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其他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发现相似题
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探索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