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1)上面词句是谁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1)上面词句是谁...” 主要考查您对

赤壁之战

宋词和元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赤壁之战
  • 宋词和元曲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的过程: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大军,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被称为长短句。词源于民间,始于唐朝,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由于两宋在词的发展上达到巅峰,因此,词多被称为“宋词”。

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

宋词繁荣的原因:
1.宋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及严的诗歌已经不能充分表达,于是词这一形式广为流行。
2.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使得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在他们手中,词被用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写作特点:

时代 类别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破阵子》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关汉卿 悲剧《窦娥冤》 题材和形式都多样化,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激昂的战斗精神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973年,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此时的李煜仍对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过纳贡保全自己父兄的基业,一面派兵消极抵抗,一面向宋太祖求和。然而,宋太祖却提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军攻破金陵,俘虏了李煜,南唐灭亡。
可以看出,李煜的政治生涯及其惨淡,和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有关系,然而也这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辉煌不朽的诗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其中以《虞美人》最为著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李煜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但是,他的那些不朽的著作流传下来,被一代代人千古传诵。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