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索马里政治分析师阿卜迪拉赫曼?易卜拉欣说:“洪水来袭时,倾倒在索马里的毒垃圾,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致使鱼类数量锐减,渔业资源遭破坏,成为催生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哪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克林顿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为什么有此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3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孙洁红(高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 主要考查您对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1、原因:
(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
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 

1、趋势:
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
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