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宁
    ①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的思想
    ③提出俄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思想
    ④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本题信息:2012年河北省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宁①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的思想③提出俄国革命...” 主要考查您对

列宁的建党活动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列宁巩固新生政权(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列宁的建党活动
  •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 列宁巩固新生政权(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列宁主义含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俄国无产阶级及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它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它的普遍原理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常常和马克思主义一起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
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①帝国主义理;  
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③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⑤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它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它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建党活动:

1、列宁的建党准备。
(1)组织准备:创立了“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2)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2、列宁主义诞生。
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大会通过了列宁领导制定的党纲,即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明确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点。
结果:形成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诞生。


列宁主义诞生: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  
(2)思想组织基础: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3)列宁的准备工作。  
2、原因:  
①俄国资产阶级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资产阶级力量想对薄弱,有利于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一战爆发后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③俄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有利于列宁主义的诞生。  
④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方针路线。  
3、经历:  
①1883年,劳动解放社在日内瓦成立,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  
②1898年,俄国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党的成立  
③1903年俄国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领导制定的党纲,布尔什维克党诞生,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4、诞生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5、意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含义:

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人民在В.И.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而得名。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

1、列宁于1915年8月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一理论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为俄国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
2、1917年2月革命后,面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的《四月提纲》解决了俄国革命发展的问题。他指出“革命的根本是政权问题,目前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这一理论创新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列宁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并于1917年10月领导了十月革命。在俄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

1、历史背景:
客观: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主观: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壮大。有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困农民。
2、革命原因  
(一)20世纪初,俄国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    
(二)人民渴望和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917年7月21日晚上11点多钟,彼得格勒海滨火车站开出了最后一列客车。乘客中有一位芬兰农民打扮的人,到距芬兰边界不远的拉兹里夫下了车,他就是列宁!拉兹里夫湖波光粼粼。列宁就住在湖边的一座草棚里。草棚有个厨房:两个树杈架起一根木头,上面挂着一口小锅。草棚前,清出了一块空地,放着两个树墩,一个当桌子,一个当凳子。列宁风趣的把这里叫做“我的绿色办公室”。他在这里紧张的战斗。他仔细阅读彼得格勒出版的每一种报纸,分析革命形势‘它写出一篇篇战斗的檄文送往革命的摇篮,指导革命的进程。夜深了,响起了木桨拍击湖水的响声,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代表来到列宁这里,汇报工作听取指示。拉兹里夫湖畔的篝火在漆黑的夜里格外明亮,这里连接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列宁在这里刻苦忘我的工作思考,写下了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著作《国家与革命》,8月中旬临时政府的秘探盯住了拉兹里夫湖畔。8月31日列宁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装扮成铁路工人,避开了反动当局的监视,到达赫尔辛基。夜深人静了,赫尔辛基哈格涅卡娅广场一号楼的一间屋子里灯火辉煌,已是夜深人静时,纸和笔摩擦的沙沙声长久不息,列宁继续完成他光辉的著作。《国家与革命》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光辉著作,它不仅对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起了巨大理论指导作用,而且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光明的道路。  
国有一千多万人被拉去当兵,伤亡数百万人。前线很多士兵没有鞋子,甚至几个人共用一枝枪。国内大片耕地荒芜,工厂倒闭,物价飞涨,食物极度短缺,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天甚至连一个面包都买不到。
(三)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濒于崩溃。  
(四)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包括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俄国民众简单地为了“面包”而战。
3、深远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巩固新生政权:

(1)外交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了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和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就必须摆脱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底,根据苏俄的国情与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2)政治上,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经济上,和平建设被打断。 随着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把党的工作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并于1918年3月将首都迁到莫斯科。正当苏俄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和平建设时,国际风云突变,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对新政权展开了进攻。
(4)军事上,反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面对国外凶残敌人的进攻,苏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军事上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列宁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战时措施,并带领苏俄人民取得了军事斗争的伟大胜利,1920年底,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1922年最终把外国干涉军赶出了国境,胜利地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含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苏俄政府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新经济政策含义: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后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直接过渡”政策的失败:
(1)原因:急于求成,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捷径,认为由此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内容:余粮收集制,全部企业没收国有,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3)结果: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使其与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宣布了它的失败。
2、实行新经济政策:
(1)原因:随着内战的结束,政策的失误使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演化成政治危机。农民不满,水兵叛乱,这一切迫使苏俄政府对直接过渡政策进行总结和思考,经过讨论和调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2)内容:粮食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苏俄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3)结果: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3、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
晚年的列宁仍然不断探索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首先是关于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
其次是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原则;
再次,列宁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例如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和加强法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列宁的逝世和对其一生的扼要评价。
1924年初,年仅54岁的列宁逝世,他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作为俄罗斯人民伟大的儿子,他用自己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新经济政策的含义及实质: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严重问题,列宁、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认识到,必须另外探索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1921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从以余粮收集制为主要内容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以粮食税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过渡,并很快形成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措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国家调节下的自由贸易,大力振兴商业,通过商业流通加强工农联盟;
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通过合作制引导小生产者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扩大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地位和作用;
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经济产量和效益;
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来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概括说,新经济政策就在于通过市场、商品和货币,把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其实质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它具有以市场为导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等特征。(何其颖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8—79页)
新经济政策虽然是列宁从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政策,但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意义。邓小平曾对此评价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发现相似题
与“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