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数学

首页
  • 计算题
    根据条件,求分式的值.
    (1)已知,求的值;
    (2)如果,那么的值为多少?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数学计算题难度一般 来源:任丽华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根据条件,求分式的值.(1)已知,求的值;(2)如果,那么的值为多少?” 主要考查您对

完全平方公式

比例的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完全平方公式
  • 比例的性质
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1)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就可以是多项式。
(2)不能直接应用公式的,要善于转化变形,运用公式。
该公式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的知识基础,是因式分解中常用到的公式。该知识点重点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记及应用。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


结构特征:
1.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2.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号连接;
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边平方项用“+”号连接后再“-”两项乘积的2倍(注:这里说项时未包括其符号在内);
3..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数学式.

记忆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首尾。


使用误解:
①漏下了一次项;
②混淆公式;
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
④变式应用难于掌握。

注意事项:
1、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2、右边是二项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二倍,a和b可是数,单项式,多项式。
3、不论是还是,最后一项都是加号,不要因为前面的符号而理所当然的以为下一个符号。


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变形:
(一)、变符号
例: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x+3y)2
(2)(-a-b)2
分析:本例改变了公式中a、b的符号,以第二小题为例,处理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这个式子中的(-a)看成原来公式中的a,将(-b)看成原来公式中的b,即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解答:
(1)16x2-24xy+9y2
(2)a2+2ab+b2

(二)、变项数:
例:计算:(3a+2b+c)2
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而本例中出现了三项,故应考虑将其中两项结合运用整体思想看成一项,从而化解矛盾。所以在运用公式时,(3a+2b+c)2可先变形为[(3a+2b)+c]2,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解答:9a2+12ab+6ac+4b2+4bc+c2

(三)、变结构
例:运用公式计算:
(1)(x+y)(2x+2y)
(2)(a+b)(-a-b)
(3)(a-b)(b-a)
分析;本例中所给的均是二项式乘以二项式,表面看外观结构不符合公式特征,但仔细观察易发现,只要将其中一个因式作适当变形就可以了,即
(1)(x+y)(2x+2y)=2(x+y)2
(2) (a+b)(-a-b)=-(a+b)2
(3) (a-b)(b-a)=-(a-b)2


比例:
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要想判断两个比式子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例是不是相等。
比例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a:b=c:dleftrightarrow ad=bc
是代数学中常用的比例性质,主要包括合比性质、分比性质、合分比性质、等比性质以及它们的推广。
这四条性质多用于分式的计算和证明,以及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中。其中尤其以等比性质的应用最为广泛。
比例性质释义:
1.合比性质:
在一个比例等式中,第一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和与第一个比例的后项的比,等于第二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和与第二个比例的后项的比。
例:已知a,b,c,d∈C,且有b≠0,d≠0,如果,则有
证明:




2.分比性质:
在一个比例等式中,第一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与第一个比例的后项的比,等于第二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与第二个比例的后项的比。
例:已知a,b,c,d∈C,且有b≠0,d≠0,如果,则有
证明:




3.合分比性质:
在一个比例等式中,第一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和与第一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的比,等于第二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和与第二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的比。
例:已知a,b,c,d∈C,且有b≠0,d≠0,如果,则有
证明:

,则




4.等比性质:
在一个比例等式中,两前项之和与两后项之和的比例与原比例相等。
例:已知a,b,c,d∈C,且有b≠0,d≠0,如果,则有
证明:

,则


重要定理:


比例尺:
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千米,或五千万分之一。

比例线段:
1.两条线段的长度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2.在同一单位下,四条线段长度为a、b、c、d,其关系为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一般的,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式a∶b=b∶c,则b就叫做a,c的比例中项。
比例的美术术语:
比例通常指物体之间形的大小、宽窄、高低的关系;另外比例也会在构图中用到,例如你在画一幅素描静物就要注意所有静物占用画面的大小关系。
在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想把形画准就要注意比例了。

把握比例的几个技巧:
1.横着比:当你要画某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就以此做一条贯穿整个画面的横线,看到所有在这条线上的物体。
2.竖着比:做一条贯穿画面的垂线,注意观察所有在这条线上的物体。
3.多看物体、少看画面:为的是形成观察的意识,抛弃大脑中的原始概念。看物体5秒,看画面2秒,眼睛要在画面和物体之间反复的观察比较。
4.总的说就是放长线、看整体、多比较。把这些想象成经线纬线一样会比较简单;初学者要多画辅助线,等功底深厚了你会发现你画面中的辅助线会越来越少,而你心里假象的辅助线会越来越多。

在构图中要注意的比例关系技巧:一般被画物占画面百分之八十左右,看上去饱满。
人物相关比例:
1.三庭五眼:发际线-鼻底-下巴为三庭,这三段之间每段的距离大约相等;耳根-外眼角-内眼角-内眼角-外眼角-耳根为五眼,它们之间距离大约相等。
2.站七坐五蹲三半:一个站着的成年人身高大约等于他七个头长(站七),当他座上时就等于五个头长(坐五),蹲着时刚好是三个半头长(三头)。
3.小孩的头部比例较大,站着时一般为三到四个头高。
4.张开双臂,两个中指之间的长度大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
5.手臂的长度为两个头长(腋窝-胳膊肘-手腕各位为一个头长)。
6.手掌为三分之二头长。
7.当举起胳膊时胳膊肘刚好到头顶。
8.肩宽为两个头宽。
9.脚掌为一个头长。
10.男人肩比胯宽,而女人跨比肩宽。
还有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多总结,多观察。这些都是标准人体比例,可以帮助初学者入门;
也是艺术家创作英雄楷模人物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时的指导,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七个半头高。在现实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进行人物素描时就应当个别观察,抓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