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城市有
    ①北平②沈阳③上海④南京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城市有①北平②沈阳③上海④南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主要考查您对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淞沪会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 南京大屠杀
  • 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
七七事变:
1、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先后占领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等省,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地区,日军动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
2、经过: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拒绝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结果:平津地区相继陷落。
4、影响: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全国人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1935年进逼山海关,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军开始向华北渗透,何梅协定有赋予日本驻军平津的合法权利,所以北平有驻军很正常,在九一八事变时,中国军队没有抵抗,所以仗没打起来,虽然马占山等人进行抵抗,但纯粹是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卢沟桥事变时是中国政府军第29军进行的正规抵抗,蒋介石中央政府也发表了抗战宣言,所以中国政府决定迎战,故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南京大屠杀史实: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害。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占南京。在日军华中派遣司令官松井石根的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谈到南京大屠杀时说“强奸、放火、杀人,在占领南京后至少六个礼拜一直不断地大规模进行着。”日军在屠城中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其令人发指的暴行就连同为法西斯的德国都自叹不如,指责日军是“兽类的军队”。据统计,经日军的疯狂屠城,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大街小巷尸骨纵横、瓦砾成堆,被杀害的中国军民达30余万人。六朝古都,繁华金陵,在日军的铁蹄下变成了血雨腥风的人间地狱。南京大屠杀充分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见证了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我们应牢记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情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南京大屠杀给我门的启示: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2.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
3.日本应该把对外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日本应警惕和防止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复活,走和平发展之路。
南京大屠杀“百人斩”竞赛:


南京大屠杀得30万人计算法:
算法一:
1946年1月19日设定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日军所烧弃的尸体、或投入长江、或以其它方式处理的人们计算在内。而日本战犯太田寿男的供词中清楚记述: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其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迫不及待地对横陈城郊的遇难者尸体毁尸灭迹,被处理的尸体总数达15万多具……,将这两个数字相加,所得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0万;
算法二:
1946年2月15日成立的南京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为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有15万余具。根据该判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4万;
算法三:
根据埋尸记录:慈善团体埋尸18.5万(其中崇善堂掩埋尸体112267具,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掩埋尸体43123具,中国红十字会掩埋尸体22683具,同善堂掩埋尸体7000余具。),日军埋尸、毁尸15万,伪政府和个人埋尸4万。将这三方面的数字相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7万。对于日军毁尸灭迹15万多具的史实,有日本战俘、原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司令部部员太田寿男少佐在下关处理尸体的部分供词:第二碇泊场司令部共处理尸体约10万具,其中濒死者约2100名。加上其他日军在南京的部队处理的5万具,共处理15万具。这些尸体中,中国士兵约3万名,其余都是平民,男女老幼都有。 无论哪一种算法均表明,30万只不过是下限数,实际上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数字远远超过30万。


八一三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事件起因是,8月9日,驻上海日军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顾中国卫兵的劝阻,乘军用汽车企图冲入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进行挑衅。机场的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开枪将日军官兵2人击毙。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日本政府一方面派员与中国政府谈判,麻痹中国,一方面则加紧制定作战方案,向上海增派军队。日军准备就绪后,8月13日,即以上述事件为借口,向上海中国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在张治中等将军的率领下,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力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淞沪会战:
背景:日军占领平津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
经过:“八一三事件”后,日本海陆空军逐渐增至二十多万。中国军队投入总兵力四十多万,初期冯玉祥任总司令,后来蒋介石亲任总司令。战斗非常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共消灭日军六万多人。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发现相似题
与“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城市有①北平②沈阳③上海④南京[ ]A.①②③B.②...”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