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本题信息:2010年海南省高考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靖难之役B...” 主要考查您对

戚继光抗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戚继光抗倭

“倭寇”:

是指明朝中期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戚继光抗倭:

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


戚继光抗倭背景:

明朝中期的倭患。元末明初,即14—15世纪,日本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起来。日本西部的封建诸侯为聚敛财富,缓和内部矛盾,经常组织武士、商人到中国沿海抢劫商船、掳掠人口,被称为“倭寇”,于是倭患由此而产生。

明朝中期倭患产生的原因:

倭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内部原因。明朝廷错误地认为倭患根源于海上贸易,于是实行海禁政策,这就使得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于是,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勾结,共同抢掠分赃。这是倭患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明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是倭患产生的根本原因。倭寇的骚扰,给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沿海人民强烈要求政府派兵驱逐倭寇,解除倭患。

戚继光抗倭概况:

戚继光将门出身,自幼痛恨倭寇横行。他16岁时就曾作诗说:“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立志驱逐倭寇,报效国家。戚继光受命到浙东防倭后,针对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薄弱的情况,从地方招募民工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他的部队作战英勇,纪律严明,人称“戚家军”。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戚继光抗倭成功原因:

(1)治军有方;
(2)战术得当;
(3)人民支持。

评价戚继光: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明朝中叶倭寇形成的原因:

1、中国倭寇盛行时期正是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和日本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连年的战争造成日本各阶层人士的大量破产和失业,遂多流为寇盗。
2、由于日本商业的发展,大小藩侯的奢侈欲望愈益增长,对中国大陆各种物资和货币的需求更加强烈。
3、日本室町幕府已名存实亡,无力控制全国政局,诸侯各自为政,尤其是南方封建主,将掠夺中国大陆视为利薮。
4、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中国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等,由于各种原因留居日本。其中有资本者纠倭贸易,无财力者则“联夷肆劫”,成为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分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