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已。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材料二 (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 (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政治倾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政治要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盟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可否认定民盟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云南省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 主要考查您对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 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互结合和渗透。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表现:

1、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秋,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1928年8月,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为巩固独裁专制,蒋介石建立了特务组织,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打击民主力量,实行恐怖统治。他还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剥夺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对革命者、进步人士进行残酷迫害。1936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抗日战争时期:
(1)1939年初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以“中统’,’’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2)国民党一手制造了“皖南事变” 
(3)皖南事变后,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运动。在国际上,苏联严厉斥责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行为;英美当时也不同意蒋介石这样做。国民党政府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做法,使中间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深感联合起来争取自由民主、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并要求与共产党积极合作以反抗国民党的压迫。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正式成立,推动了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 

1、从日本方面看:1938年秋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进攻矛头指向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样,正面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 
2、从英美方面看:为推动日本去侵略苏联,谋求与日本妥协,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 
3、从中国方面看: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天天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坐卧不安。于是,蒋介石集团从其阶级本性出发,执行了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国民党的“制宪”:

1、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和制定《中华民国宪法》的目的。
由于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其根本目标是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因此,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美国的支持,为了给其反动统治披上“民主”的外衣,为了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并使之“合法”化。对此,周恩来指出,国民党召开国大、制定伪宪法是企图“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244页。)
2、国民大会和《中华民国宪法》是非法的。
具体表现在:
第一,按照政协协议的规定,国民大会必须在和平的环境中由改组后的政府负责召集,由各党派共同参加,而此次国民大会是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且参加此次会议的只有国民党、青年党、民社党以及少数所谓社会贤达参加,代表更广泛民意的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拒绝参加;
第二,大会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取消了人民民主自由的基本保障,其“精髓和实质,可以八个字概括尽之:人民无权,独夫集权”。(延安《解放日报》评论,1947年1月3日)
3、召开“国大”制定“宪法”,使国民党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对于国民党的非法国大和伪宪法,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当时的《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说国大“乃是蒋介石一生最大的政治失败”;许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国民党内的民主分子,也纷纷拒绝参加非法国大,反对伪宪法;革命人民把参加非法国大视为“落水”或“堕入妓院的火坑”,坚决不承认伪宪法。非法国大的召开和伪宪法的制定,使广大民主人士和人民群众从事实中看到国民党不要和平、不要民主,把同情放到了共产党一边,使国民党更加孤立。

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

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政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

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1、表现:
(1)抵制“国民大会”:1946年秋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国民大会”,《中华民国宪法》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2)中共领导的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①背景: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1945年昆明“一二·一”血案;1946年2月南京“下关惨案”和昆明“李闻血案”;1947年“五二0血案”; 
②概况:学生运动高涨:1947年5月北京、上海各校普遍举行“五四”纪念会,进行反内战的宣传;南京学生到国民党教育部请愿,把反内战和反饥饿结合,平津学生成立“华北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联合会”;5月20日宁、沪、苏、杭地区16所学校学生在南京举行联
2、人民民主运动的意义:
(1)使蒋介石政府陷入全国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越来越孤立;
(2)“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毛泽东1947年5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形成了与人民解放战争遥相呼应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着人民解放军反击蒋介石军队进攻的战争;
(3)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制宪国大: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以后,蒋介石被暂时的军事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破坏政协关于国民大会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集的协议,擅自下令召开“国民大会”。11月15日,所谓的“国大”在南京仓促开幕。中国共产党、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拒绝参加,只有青年党、民社党及少数所谓社会贤达参加。蒋介石召开“国大”的目的是孤立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势力,用通过所谓宪法的形式,把内战、独裁、卖国的路线“合法”化。这次所谓“国大”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制宪国大”。
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取消了人民民主自由的保障,违背政协协议的联合政府责任内阁制,恢复了总统独裁制;
违背了政协协议的地方自治原则,实行中央集权制。其特点是: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央有权;
立法无权,总统有权。对于这部伪宪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相继发表声明,不予承认。
制宪国大的召开和伪宪法的出笼,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政治上陷于更加孤立的境地。它表明国共两党和谈的大门已被国民党当局一手关闭了。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