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实验题
    下图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请你分析实验结果后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中铜片和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但较短时间内电流计明显减小。实验结束时测得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 94 g,铜片增重了3.84 g,则原电池的工作效率是___(工作效率指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占反应总量的百分率)。
    (2)实验二中刚将铜片、锌片插入溶液中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但立即就归零了。为什么锌的电子不能持续通过导线流向铜极给Cu2+?____。
    (3)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三中原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原因是____。
    (4)你根据实验一、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写出两点即可)。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化学实验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云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请你分析实验结果后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一中铜片和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但较短时...” 主要考查您对

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实验
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实验:

(1)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负极为较活泼金属;正极为较不活泼金属、石墨等②电极需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必需形成闭合回路
(2)工作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向:负极正极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化学能能否转变为电能呢?哪些反应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化学能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呢?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思考结果:电流形成原因:电子的定向移动(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2)猜想与假设:原电池构成须有两个电极、导线、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和导线之间须构成闭合回路。
思考结果: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3)制定计划:用Zn片、Cu片、稀H2SO4和导线来做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具体步骤见进行实验一栏。
思考结果:1.连接导线前,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连接导线后,锌片上气泡减少,铜片上出现比较多的气泡。 2.电流计的指针有一些偏转。
(4)进行实验
实验1.将Zn片插入稀H2SO4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2.将Cu片插入稀H2SO4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3.取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装有稀H2SO4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4.用导线将插入稀H2SO4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现象。
思考结果:4个实验中实验1有气泡产生,实验2没有明显现象,实验3中铜片上没有明显现象,实验4中大量气泡在铜片上产生,锌片逐渐溶解。
(5)收集证据:在导线间接入一个电流计来验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
思考结果:1.形成了以铜,锌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液的原电池。 2.锌是电子流出方,为负极;铜片为正极。
(6)解释与结论:可以从电流计上看到,电流的方向是由铜片流向锌片。电子带负电荷,其流向与电流流向相反,因此,电子的流向是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的。把原电池失去电子一极叫负极,得到电子一极叫正极。电子流向是通过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较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从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两个反应均是在电极上进行的,我们称之为“电极反应”。
思考结果: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第一,必须有电极。电极材料可以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是金属与非金属构成。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第二,必须有电解质溶液,第三,要有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7)反思与评价:原电池形成的条件:1.形成闭合回路;2.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3.不同活泼性的电极,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其有利于生活,比如利用原电池原理来制备各种各样的电池。还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例如钢铁的腐蚀。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请你分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