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数学

首页
  • 单选题
    设函数f(x)在其定义域(0,+∞)上的取值恒不为0,且x>0,y∈R时,恒有f(xy)=yf(x),若a>b>c>1且a、b、c成等差数列,则f(a)f(c)与[f(b)]2的大小关系为

    [     ]


    A.f(a)f(x)<[f(b)]2
    B.f(a)f(c)=[f(b)]2
    C.f(a)f(c)>[f(b)]2
    D.不确定
    本题信息:2012年陕西省模拟题数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叶新丽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设函数f(x)在其定义域(0,+∞)上的取值恒不为0,且x>0,y∈R时,恒有f(xy)=yf(x),若a>b>c>1且a、b、c成等差数列,则f(a)f(c)与[f(b)]2的大小关...” 主要考查您对

分段函数与抽象函数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分段函数与抽象函数
  •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分段函数:

1、分段函数:定义域中各段的x与y的对应法则不同,函数式是分两段或几段给出的;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定义域、值域都是各段的并集。 

抽象函数

我们把没有给出具体解析式的函数称为抽象函数;
一般形式为y=f(x),或许还附有定义域、值域等,如:y=f(x),(x>0,y>0)。


知识点拨:

1、绝对值函数去掉绝对符号后就是分段函数。
2、分段函数中的问题一般是求解析式、反函数、值域或最值,讨论奇偶性单调性等。
3、分段函数的处理方法:分段函数分段研究。


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n+1-an=d。


等差数列的性质:

(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
(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3)m,n∈N*,则am=an+(m-n)d;
(4)若s,t,p,q∈N*,且s+t=p+q,则as+at=ap+aq,其中as,at,ap,a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有as+at=2ap
(5)若数列{an},{b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n+kb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均为常数。
(6)
(7)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
(8)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 
②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 还有
③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
⑤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n+1-a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

(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
(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n,Sn,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