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蒙古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于是群臣咸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杀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曰:“……但弗为耳。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何为无用哉!”
    ——《宋史纪事本末》卷100

    材料二  (1230年,耶律楚材)奏立燕京等十路征课税   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防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   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秋,帝(窝阔台)至云中,十路咸   进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   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   于臣……”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   臣……”帝曰:“果尔,可官其人。”
    ——《元史》卷146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耶律楚材的观点与“群臣”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内容对于评判材料一中不同的观点是否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耶律楚材在实施其主张时有哪些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中他这样回答窝阔台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耶律楚材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初,蒙古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于是群臣咸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杀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曰:“……但...” 主要考查您对

元朝汉法与旧俗之争

元朝政体更新

元朝转变立国之本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元朝汉法与旧俗之争
  • 元朝政体更新
  • 元朝转变立国之本

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

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
“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
“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1、体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体)
(1)原因: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2、方案: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3、具体内容:
(1)在中央:改革中央机构:
(2)在地方:改革地方机构
A、设置行中书省(十大行省)
B、设澎湖巡检司]
C、开发云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5)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4、影响:
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忽必烈改革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改制的评价:

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
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3、实行“汉法”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转变立国之本(经济方面:农桑立国)

 1、主要措施:
A、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
B、建立农业机构:劝农司、大司农司,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
C、完善农业法规: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农桑之制”。
D、重视技术指导: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2、影响: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


忽必烈改革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改制的评价:

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
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3、实行“汉法”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初,蒙古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