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材料二  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材料三

    图一  张家口北元贵族墓

    图二  《农桑辑要》书影

    材料四  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请回答:
    (1)元朝初年,为什么会有汉法与旧俗之争?实质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元朝“遵用汉法”的史实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三、四,概括汉法对蒙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图二、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材料二 世祖即位初,首诏天...” 主要考查您对

元朝汉法与旧俗之争

元朝转变立国之本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元朝汉法与旧俗之争
  • 元朝转变立国之本

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

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
“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
“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转变立国之本(经济方面:农桑立国)

 1、主要措施:
A、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
B、建立农业机构:劝农司、大司农司,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
C、完善农业法规: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农桑之制”。
D、重视技术指导: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2、影响: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


忽必烈改革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改制的评价:

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
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3、实行“汉法”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