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二年级数学

首页
  • 连线题
    我会连。
    ①27-13
    ②12+35+9
    ③4×5+12
    ④2×9+10
     
      
     
     
    8的倍数
    5的倍数
    7的倍数
     
      
     
     
     
    ⑤90-20-40
    ⑥6×4+16
    ⑦93-16-14
    ⑧4×7-14

    本题信息:2010年期末题数学连线题难度一般 来源:张思媛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会连。①27-13②12+35+9③4×5+12④2×9+10 8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⑤90-20-40⑥6×4+16⑦93-16-14⑧4×7-14” 主要考查您对

百以内的加法(不进位)

百以内的减法(不退位)

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及应用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百以内的加法(不进位)
  • 百以内的减法(不退位)
  • 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及应用
  •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百以内的加法(不进位):
是在学习100以内加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让同学们更精确的掌握计算方法而设置的。

能力目标:
1、能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数加起的算法,掌握竖式的写法。
2、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加法的法则。
解题方法:
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加号往前移,计算先从个位算起,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得数写在个位上,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得数写在十位上。

想一想:
     


说一说:
下面算式中哪些是被减数,哪些是减数?
(1)26-12=                        (2)54-52=
(3)76-20=                        (4)47-37=
(5)63-42=                        (6)84-65=
(7)56-51=                        (8)29-29=


被减数是49,减数是17,差是多少?
        
注意事项:
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减号往前移,计算先从个位起,个位相减,得数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减,得数写在十位上。
学习目标:
能掌握百以内的连加、连减试题的运算顺序,掌握用两个竖式连写进行计算的方法。
方法点拨:
1. 运算顺序:
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或差,再用这个和或差去和第三个数加或减。

2. 竖式计算:
如计算:28+34+23=
先计算:,再计算:
可连写:
做连加时,数目比较大,不能口算,可以采用笔算。笔算的竖式有两种写法,一种用两个竖式分着写,要注意的是第二个竖式中的第一个加数是前两个加数的和;另外一种两个竖式连写注意是在前两个加数的得数下直接写第三个加数,然后直接计算,不必再把前两个加数的得数再抄一遍。

如计算50-20-28=
先计算:50-20=30,再计算30-18=12
可连写为竖式:
连减的第一步,“52-20”大家可以用口算,不用写竖式,直接写出口算结果,然后与第三个数相减。做题时,可以灵活一些,只要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哪步不能口算再用竖式计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商。

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方法点拨:
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